• 软件测试管理
  • 软件测试管理
  • 软件测试管理
  • 软件测试管理
  • 软件测试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件测试管理

以图片为准,正版现货,原书实拍,内页完好,当天发货!上架图书均已全面消毒!请放心购买!

10 2.0折 4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文强、马均飞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24-10-04

上书时间2024-10-03

九九本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文强、马均飞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7
  • 版次 1
  • ISBN 9787121112218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软件测试管理》将软件测试管理知识和项目测试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开展软件测试过程中不同的测试管理活动。《软件测试管理》内容覆盖了测试估算、基于风险的测试、测试过程监控、测试外包、测试行业价值分析等测试管理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分析了复杂的综合系统和安全关键系统的测试管理的难点;结合ISO9126质量模型和IEEE1044事件管理等国际标准,阐述了实际项目中缺陷管理的解决方案;结合软件测试领域的国际标准和能力模型(TMM、TPI、CTP和SETP等),阐述了测试过程和测试能力改进的方法,为测试团队的过程改进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软件测试管理》还为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团队管理和测试人员考核等难题的解决提供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
《软件测试管理》适用于测试工程师、测试经理和质量改进人员,同时也可以作为国际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ISTQB)高级测试管理模块的培训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郑文强,CSTQB(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高级专家,首批ISTQB高级证书(高级测试管理)获得者。先后在中兴通讯、阿尔卡特、朗讯等大型通讯,软件企业从事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以及软件测试过程改进等工作。精通软件测试生命周期各个测试阶段的控制和管理,熟悉软件测试活动相关技术和方法,以及对测试能力改进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马均飞,先后就职于华为、阿尔卡特上海贝尔、IBM,从事通信以及企业级存储设备的软件测试及相关工作,有近10年的测试实践经验。中国软件测试认证委员会(CSTQB)专家组成员,国内首批ISTQB高级测试管理证书获得者。熟悉测试流程、测试技术和方法,熟悉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精通软件测试自动化平台的搭建和开发工作。在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测试相关技术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
1.1简介1
1.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测试1
1.2.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2
1.2.1.1顺序模型2
1.2.1.2增量迭代模型6
1.2.1.3模型中的测试12
1.2.2软件测试级别13
1.2.2.1组件测试13
1.2.2.2集成测试17
1.2.2.3系统测试22
1.2.2.4验收测试23
1.2.2.5维护测试25
1.3特定系统26
1.3.1综合系统26
1.3.2安全关键系统29
1.4度量和测度34
1.4.1测度的意义和要求36
1.4.1.1测度的意义36
1.4.1.2测度的要求40
1.4.2基本过程42
1.4.2.1确立和维持测度承诺44
1.4.2.2计划测度过程45
1.4.2.3实施测度过程47
1.4.2.4评估测度48
1.4.3度量数据应用49
1.4.3.1案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进度49
1.4.3.2案例分析:测试用例执行进度50
1.4.3.3案例分析:测试的充分性51
1.4.3.4案例分析:产品发布准则53
1.5道德规范55
1.6小结55

第2章测试过程57
2.1简介57
2.2测试过程模型58
2.3测试计划和控制59
2.3.1主要活动59
2.3.2测试计划64
2.3.3测试执行进度64
2.3.4阶段度量指标65
2.4测试分析和设计66
2.4.1主要活动67
2.4.2阶段度量指标68
2.5测试实现和执行68
2.5.1主要活动69
2.5.2测试实现71
2.5.2.1测试规程规格说明71
2.5.2.2测试环境搭建71
2.5.2.3测试执行准备75
2.5.3测试执行77
2.5.3.1入口准则78
2.5.3.2测试结果比较78
2.5.3.3测试日志79
2.5.3.4确认测试和回归测试79
2.5.4阶段度量指标80
2.6评估出口准则和报告81
2.6.1主要活动81
2.6.2评估出口准则82
2.6.3测试报告83
2.6.4阶段度量指标83
2.7测试结束活动84
2.7.1主要活动84
2.7.2数据收集和分析86
2.7.3经验总结报告86
2.8小结89

第3章测试管理90
3.1简介90
3.2测试管理文档93
3.2.1测试方针94
3.2.2测试策略95
3.2.3主测试计划96
3.2.3.1介绍97
3.2.3.2详细内容99
3.2.3.3其他101
3.2.4级别测试计划106
3.2.4.1测试项和不测试项107
3.4.2.2测试的质量属性107
3.2.4.3测试时间进度109
3.2.4.4测试准则定义110
3.2.4.5测试风险112
3.2.4.6测试文档输出113
3.2.4.7角色和职责114
3.2.5级别测试设计规格说明115
3.2.6级别测试用例规格说明116
3.2.7级别测试规程规格说明117
3.2.8级别测试日志118
3.2.9异常报告119
3.2.10级别测试报告121
3.2.11主测试报告122
3.3测试计划裁减123
3.4测试估算124
3.4.1影响因素127
3.4.2基于百分比的方法130
3.4.3基于专家团队的方法131
3.4.4基于类似项目的方法132
3.4.5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133
3.5测试计划制定134
3.5.1尽早制定测试计划134
3.5.2测试计划的迭代137
3.6测试过程监控139
3.6.1风险140
3.6.2测试143
3.6.2.1案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进度144
3.6.2.2案例分析:测试用例设执行进度145
3.6.3覆盖率147
3.6.3.1案例分析: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率147
3.3.6.2案例分析:基于平台的测试覆盖率148
3.6.4缺陷149
3.6.4.1案例分析:缺陷发现阶段分布149
3.6.4.2案例分析:缺陷所属模块分布150
3.6.4.3案例分析:发现缺陷的测试类型分布151
3.6.5信心152
3.6.5.1案例分析:测试发现缺陷状态变化152
3.6.5.2案例分析:测试用例通过率153
3.7测试商业价值154
3.7.1预防成本155
3.7.2检测成本155
3.7.3内部失效成本156
3.7.4外部失效成本156
3.8分布式测试、外包测试和内包测试161
3.8.1分布式测试161
3.8.2外包测试162
3.8.3内包测试163
3.8.4风险164
3.9基于风险的测试167
3.9.1什么是基于风险的测试167
3.9.1.1风险的定义167
3.9.1.2产品风险和项目风险168
3.9.1.3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170
3.9.2风险管理过程174
3.9.2.1风险识别175
3.9.2.2风险分析182
3.9.2.3风险应对184
3.9.2.4ISO/IEC16805190
3.9.3风险管理实践197
3.9.4基于风险的测试方法199
3.9.4.1作用和优点200
3.9.4.2基于FMEA的测试204
3.9.4.3注意点和误区213
3.10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215
3.10.1什么是FMEA215
3.10.2应用领域218
3.10.2.1产品219
3.10.2.2过程220
3.10.3实现步骤221
3.10.3.1了解分析对象223
3.10.3.2识别失效模式224
3.10.3.3分析失效影响224
3.10.3.4确定严重程度225
3.10.3.5确定可能性225
3.10.3.6确定检测难度226
3.10.3.7分析潜在原因226
3.10.3.8计算风险优先级因子227
3.10.3.9确定处理优先级227
3.10.3.10采取应对措施228
3.10.3.11重新计算RPN228
3.10.4收益与成本229
3.10.5确定RPN230
3.11测试管理难题231
3.11.1探索性测试231
3.11.1.1什么是探索性测试231
3.11.1.2基于会话的测试管理233
3.11.2综合系统234
3.11.3安全关键系统236
3.11.4非功能性测试237
3.12小结239

第4章评审241
4.1简介241
4.2基本原则244
4.3选择合适的评审类型246
4.3.1审查246
4.3.2技术评审248
4.3.3走查249
4.3.4非正式评审249
4.3.4管理评审和审计250
4.3.6特殊工作产品的评审251
4.3.7正式评审的开展252
4.4有效的评审过程253
4.4.1计划阶段254
4.4.2预备会阶段255
4.4.3个人准备阶段255
4.4.4评审会议阶段256
4.4.5返工阶段257
4.4.6跟踪结果阶段257
4.5评审成功因素259
4.6小结261

第5章缺陷管理262
5.1简介262
5.2缺陷发现阶段264
5.3缺陷生命周期264
5.3.1识别265
5.3.2调查266
5.3.3改正267
5.3.4总结268
5.3.5案例269
5.4缺陷要素273
5.5缺陷度量275
5.5.1缺陷发现进度276
5.5.2缺陷修复进度277
5.5.3缺陷优先级278
5.5.4缺陷严重程度279
5.6缺陷沟通281
5.7小结287

第6章标准和测试过程改进288
6.1简介288
6.2相关标准288
6.2.1标准的来源和有效性288
6.2.2国际标准290
6.2.2.1ISO290
6.2.2.2IEEE291
6.2.3国家标准292
6.2.4特定领域标准294
6.2.4.1航空电子系统294
6.2.4.2航天工业295
6.2.4.3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95
6.2.5其他标准295
6.3测试改进过程296
6.3.1改进的方法296
6.3.2改进的类型297
6.4测试过程优化297
6.5TMM298
6.5.1成熟度等级299
6.5.2内部结构301
6.5.3评估模型304
6.6TPI306
6.6.1模型结构306
6.6.2评估过程311
6.7CTP312
6.7.1模型结构312
6.7.2评估模型316
6.8STEP317
6.8.1组成317
6.8.2架构318
6.8.3活动时序319
6.8.4工作产品320
6.8.5角色和职责321
6.9CMMI321
6.9.1模型组成322
6.9.1.1表述方式323
6.9.1.2过程域325
6.9.1.3评估方法326
6.9.2验证和确认326
6.10小结329

第7章测试工具与自动化330
7.1简介330
7.2测试工具的概念330
7.2.1成本效益和风险331
7.2.2测试工具策略335
7.2.3测试工具集成335
7.2.4脚本和脚本语言337
7.2.5测试准则340
7.2.6测试工具部署343
7.2.6.1工具引入的成本效益344
7.2.6.2工具选择344
7.2.6.3工具引入345
7.2.7开源测试工具346
7.2.8测试工具开发348
7.2.9测试工具分类350
7.3测试工具分类351
7.3.1测试管理工具351
7.3.2测试执行工具352
7.3.3调试工具354
7.3.4错误传播和注入工具355
7.3.5模拟器与仿真器356
7.3.6静态和动态分析工具356
7.3.6.1静态分析工具356
7.3.6.2动态分析工具357
7.3.7关键字驱动测试自动化358
7.3.8性能测试工具358
7.3.9Web测试工具359
7.4小结360

第8章个人技能和团队构成330
8.1简介330
8.2个人技能330
8.2.1角色和职责331
8.2.2软技能334
8.2.3个人技能评估337
8.3团队能力341
8.3.1团队角色分类341
8.3.2案例:测试团队分析343
8.3.3测试团队优化345
8.4测试团队独立性347
8.4.1测试组织结构347
8.4.2测试外包351
8.5激励352
8.5.1激励方式352
8.5.2量化管理358
8.6沟通359
8.6.1正确对待缺陷360
8.6.2开发和测试的合作360
8.7小结361
参考文献362
附录AIGMP需求列表36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