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8 2.6折 31 八五品

仅1件

山西临汾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以岭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顶

上书时间2022-12-25

瑞之书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以岭 编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1569479
  • 定价 3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4页
  • 字数 56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用)》分上、中、下及附篇。上篇为络病学总论,论述了络病学的现代诠释、学术地位及学科价值,详细总结络病学说形成与发展过程,系统论述了络病学说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阐述了络病发病因素、发病特点、病机特点、病机变化、辨证六要;中篇为络病治疗与方药。下篇举例论述络病学说的临床运用,重点阐述“脉络-血管系统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10余个病种的络病辨证治疗,以便举一反三,扩大络病学说的临床运用。
【目录】
上篇络病学总论
第一章络病学概论
第一节络病学的现代诠释
第二节络病学的学术地位
第三节络病学的学科价值
第二章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内经》首次系统创立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三、首次论述了络脉与络病,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节《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
一、脏腑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络病证治
第三节清代叶天士发展了络病学说
一、提出“久病人络”、“久痛人络”,使络病成为内伤疑难杂病病机概念
二、将络病学说用于温热病,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三、记载络病表现
四、发展络病治法用药
第四节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一、理论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第三章络病学说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第一节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
一、网络层次
二、空间位置
三、络脉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
一、时速与常度
二、络脉气血运行特点
第三节络脉的生理功能
一、经络之络(气络)运行经气
二、脉络之络(血络)运行血液
第四节气血相关的中医络脉理论特色
一、气为血之帅
二、血为气之母
第五节中医络脉理论的核心学术价值
第四章络病病因病机
第一节络病病因
一、外邪袭络
二、内伤七情
三、痰瘀阻络
四、病久人络
五、饮食起居、跌仆、金刃伤络
第二节络病病机特点
一、易滞易瘀
二、易人难出
三、易积成形
第三节络病病机
一、络气郁滞(或虚滞)
二、络脉瘀阻
三、络脉绌急
四、络脉瘀塞
五、络息成积
六、热毒滞络
七、络脉损伤
八、络虚不荣
第四节络病病机研究的整体观念及气血相关的理论特色
一、病程阶段的连续性
二、病理类型的交叉性
三、气病血病的相关性
第五节络病是与血瘀证不同的新学术研究领域
第五章络病辨证
第一节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关系
……
中篇络病治疗与方药
下篇络病理论的临床运用
附篇络脉与络病的现代研究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