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有智 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181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有智 著
-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8060812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6页
-
字数
32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超重力技术(Higee),作为一个全新的技术正益受到各个领域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地球上,自然界的很多规律都受到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作为一个极端的物理条件,超重力环境为各学科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超重力技术的实质是离心力场的作用,但该技术与以往的传统复相分离或密度差分离有质的区别,它的核心在于对传递过程的极大强化。
化工过程强化是国内外化工界长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的化工过程强化就是在实现既定生产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大幅度减小生产设备的尺寸、减少装置的数目等方法来使工厂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单位能耗更低,废料、副产品更少。广义上说,过程强化包括新装置和新工艺方法的发展。在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化工过程强化被列为当前化学工程优先发展的三大领域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过程强化研究人员已不满足于渐进式的变革,认为从已有设备中“挤”出百分之几的效率意义不大,而应通过化工过程强化,从设备体积、产业化周期、能耗、物耗和环保等方面人手,实现工厂生产效率的突破性进展,使21世纪化学工业的面貌出现全面的改变。超重力技术采用高速旋转的填料床来强化传热、传质过程,可望用于许多化工单元操作,实现大型塔器的小型化。相对于传统的化工过程和设备,超重力装置及工艺可大幅度提高设备效率、显著减小设备尺寸、降低能耗和减少废料的生成,并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 【目录】
-
第0章绪论
0.1超重力技术概述
0.1.1超重力场的基本概念
0.1.2超重力场的实现
0.1.3超重力技术的特点
0.2超重力装置的结构与类型
0.2.1逆流型旋转填料床结构及工作原理
0.2.2错流型旋转填料床结构及工作原理
0.2.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结构及工作原理
0.2.4超重力装置的主要结构与设计
0.3超重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0.3.1国外研究与应用情况
0.3.2国内研究与应用情况
0.3.3超重力工程化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一篇超重力场下气一液接触与反应
第1章流体力学
1.1超重力场液体流动形态
1.1.1液体流动形式
1.1.2液体流动模型
1.1.3液膜厚度
1.1.4持液量
1.1.5液滴直径
1.1.6平均径向速度
1.1.7超重力装置中传递过程的端效应
1.2超重力装置的气相压降性能
1.2.1概述
1.2.2气液逆流操作的气相压降
1.2.3气液错流操作的气相压降
1.2.4气相压降模型
1.3超重力场下液泛现象
1.3.1逆流超重力装置的液泛现象
1.3.2错流超重力装置的液泛现象
参考文献
第2章传热
2.1超重力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传热与传质过程
2.1.1过程传递的方向(以空气和水体系为例)
2.1.2热空气直接与水换热过程的传热与传质过程分析
2.1.3空气直接冷却热水的传热与传质过程分析
2.2超重力换热器中传热与传质过程的计算
2.2.1传热计算
2.2.2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计算
2.3超重力换热器
2.3.1结构及分类
2.3.2传热面积
2.4气液热交换模型
2.4.1逆流超重力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
2.4.2错流超重力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
2.5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
2.5.1影响因素的分析
2.5.2气液间传热
2.5.3传热影响因素的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吸收
3.1超重力场传质理论
3.1.1CO2-NaOH溶液体系反应特性分析
3.1.2气液逆流接触传质特性
3.1.3气液错流接触传质特性
3.1.4超重力场传质模型
3.2超重力场吸收实例
3.2.1超重力场中净化硝烟
3.2.2超重力法脱除二氧化碳体系中的硫化氢
3.2.3超重力法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
3.2.4超重力法吸收醋酸尾气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解吸
4.1氨解吸传质速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4.1.1氨解吸传质推动力
4.1.2氨解吸传质阻力
4.2超重力场吹脱氨氮废水实验
4.2.1实验工艺流程
4.2.2总体积传质系数理论计算
4.3体积传质系数及传质单元高度实验结果分析
4.3.1操作参数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4.3.2操作参数对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
4.4操作参数对氨氮吹脱率的影响
4.4.1超重力因子对氨氮吹脱率的影响
4.4.2气液比对氨氮吹脱率的影响
4.4.3物性因素对氨氮吹脱率的影响
4.4.4最适宜的氨氮吹脱工艺
4.5超重力技术处理焦化氨氮废水中试研究
4.5.1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
4.5.2操作参数对氨氮脱除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精馏
5.1超重力场精馏原理及装备
5.1.1超重力场精馏原理
5.1.2超重力场精馏装置及流程
5.2超重力场精馏过程的质量传递性能
5.2.1操作参数对超重力场精馏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
5.2.2不同填料的质量传递性能
5.2.3不同结构转子的质量传递性能
5.3超重力场精馏过程动量传递性能
5.4超重力精馏技术与传统精馏技术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6章脱挥
6.1聚合物脱挥基础
6.1.1脱挥热力学
6.1.2脱挥过程的基本理论
6.2超重力脱挥过程及模型
6.2.1超重力脱挥过程
6.2.2超重力脱挥理论模型
6.3超重力法脲醛树脂脱挥实验
6.3.1超重力脱挥设备及流程
6.3.2工艺条件对甲醛脱除率的影响
6.3.3占论
参考文献
第7章多相分离
7.1概述
7.2超重力场多相分离原理
7.2.1气一固分离原理
7.2.2气一液分离原理
7.3超重力场气一固分离过程
7.3.1各种因素对除尘率的影响
7.3.2超重力除尘装置与传统除尘设备性能比较
7.4超重力场气一液分离过程
7.4.1硝酸磷肥含湿气体净化过程
7.4.2除湿方法
7.4.3工艺流程
7.4.4除湿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章气一液反应器
8.1气液反应传质基础
8.2反应器特性方程
8.2.1基本假设
8.2.2数学模型
8.2.3模型计算
8.3超重力气一液反应器制备纳米氢氧化铝
8.3.1基础理论
8.3.2工艺流程
8.3.3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篇超重力场下液一液接触与反应
第9章微观混合
9.1液一液混合机制
9.1.1层流混合与湍流混合
9.1.2均相与非均相液一液混合
9.2撞击流~旋转填料床装置及操作
9.2.1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
9.2.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设计原则
9.2.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内流体流动及混合
9.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微观混合效果测试与研究方法
9.3.1微观混合效果研究方法
9.3.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微观混合性能测试方法
9.4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微观混合性能研究结果
9.4.1各因素对微观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
9.4.2微观混合性能对比
9.4.3微观混合特性对宏观混合特性的影响
9.5微观混合模型
9.5.1微观混合模型简介
9.5.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内模型的描述
9.5.3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10章萃取
10.1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原理
10.1.1萃取原理
10.1.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过程
10.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工艺与流程
10.2.1单级萃取过程
10.2.2多级萃取过程
10.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过程计算
10.3.1操作线方程
10.3.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效果的表征
10.3.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多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10.4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萃取传质性能
10.4.1化学萃取过程萃取传质性能
10.4.2物理萃取传质性能
10.4.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对萃取过程的强化
10.4.4萃取传质与混合
10.5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其他萃取特性
10.5.1液体的存在形式
10.5.2物料停留时间
10.5.3溶剂滞留量
10.5.4处理能力
10.5.5适应性
10.6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10.6.1处理含酚废水
10.6.2浓缩醋酸
10.6.3萃取铜
参考文献
第11章液膜制备与分离
11.1概述
11.2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液膜制备技术
11.2.1制备原理
11.2.2制备工艺
11.2.3液膜特性
11.3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液膜分离技术
11.3.1分离原理
11.3.2分离工艺
11.3.3处理含酚废水
11.3.4分离特性
11.4不同制膜方法对液膜分离效果的比较
11.4.1对制乳效果对比
11.4.2对提取效果(脱酚率)对比
参考文献
第12章液-液反应器
12.1液滴间反应过程
12.2液一液混合对反应的影响
12.2.1流体的混合态
12.2.2流体的混合态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12.3相问传质系数
12.4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反应器特征方程
12.4.1基础假设
12.4.2模型建立
12.5微观混合特征时间
12.6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反应器制备纳米2,4-二羟基苯甲酸铜
12.6.1理论基础
12.6.2工艺说明
12.6.3样品分析
12.7撞击流一旋转填料床反应器制备纳米硫酸钡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