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
  •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

10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巍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有写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巍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806924723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8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5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尽管《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从一个局部——主要是时值的组织形态方面——来考察节奏在音乐中的性状,但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始终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即“由时值按照某种方式进行组织所构成的‘节奏’”仅仅是一种狭义的、字面的、概念化的节奏,而真实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节奏则具有更为广阔的含义,它存在于音乐的各个方面:乐句的、和声的、音色的、织体的等等。因此,节奏的研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在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中来进行。所以,在《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写作过程中,我常常会“分心”关照其他一些可能会产生某种节奏特征、并对音乐的运动产生影响的方面。其用意无非是以节奏为中心,力求找到更多观察和研究它的“点”,或者说尽可能去寻求从不同的方面研究节奏的可能性——有时是从研究方法的层面,有时是从分析方法的层间,有时是在视角方面。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到节奏研究的内部,发现有价值的途径,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作为一篇研究节奏形态及其功能方面的专著,我的主要目的,是在对以往的节奏研究成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音乐节奏形态的研究来认识它在音乐运动中的作用。我认为,这种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对于音乐结构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它对于音乐的动力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对那些容易使人产生多种解释(但不能说成是歧义)的节奏与节拍的概念进行讨论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种梳理,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像在第二章中我所谈到的那样,我的一个重要观点就在于“在某一个特定层面上把节拍看成是节奏”,以便把节奏和节拍做关联性的研究。
基于内容的分类考虑,《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共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由五章构成。这五章对节奏的概念、节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与节奏研究紧密关联的各个音乐要素、以及对节奏的形态研究方面起核心作用的某些方面等进行了论述。其中,作为本篇研究的重要结论,我提出了诸如“节奏结构是由多种要素来构成的”、“节奏与节拍具有同一性且在音乐中具有互动作用”、“重音是影响节奏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等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强调了节奏或节拍的概念应该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且这两个概念还与其他的音乐要素具有更加广泛的联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观察节奏结构,才能真正了解节奏在音乐运动的更深层次中到底产生了哪些作用。
以上篇中所讨论的内容为基础,我在中篇中侧重对使音乐趋向于稳定的一些节奏因素进行了讨论。其中的三章(第六、第七和第八章)对三个形成节奏稳定因素的、对节奏的运动具有结构力作用的层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六章是在节奏构成的要素的层面——即长短关系、方正形态、疏密关系以及抑扬关系;第七章则是从节奏结构中节奏形态所显示出来的感知和组织特征方面;第八章从节奏在音乐整体运动中的不变性层面。这三个层面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协调的作用形成了音乐节奏运动内在的结构力。
下篇中的五章各自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前面的三章(第九、第十和第十一章)主要承接中篇的内容,从动力的方面来考察不同的节奏形态在不同的音乐层面对于音乐运动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这几章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与中篇中的几章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第九章侧重考察节奏结构中一些节奏形态的不协和性方面,它与第七章是直接相关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对于节奏的暂态和节奏非一致性的考察与第八章也有紧密的关联。由此所获得的结论在于,节奏形态的不协和性、节奏在运动中的非定态结构以及非一致性作用形成了音乐内在运动的推动力。此后的第十二章也是我早期节奏研究成果的一个再现,是对20世纪中的某些节奏问题的一些考察,其中把节奏放在一个两极的框架中来讨论,这个两极的框架就是严格控制的序列化节奏和自由随机的节奏。对于《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而言,这个章节具有一种补充的作用。因为对于节奏理论来说,20世纪中的许多节奏问题由于其多样性和作曲家的个性化原因,比之过去的节奏问题更加难以进行归纳和抽象,节奏体现了更多的风格化得特征。因此,《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在这个章节中对20世纪音乐的节奏所进行的讨论也只是对一些作品中的节奏现象的观察,是一种提纲挈领式的,还远远没有深入下去。
最后的第十三章可以看成是《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的结论部分,整个部分从六个方面对全文中所讨论的中心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抽象。应该说,这一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形成的一个主要线索和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
张巍,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副主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浦东青联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2004年被选派到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学习并获该校颁发的校长执业证书。因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被上海市授予浦东“张巍音乐教师培训基地”。
1977年至1987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本科学习,1987年师从郑英烈教授攻读作曲与现代和声理论方向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师从赵晓生教授攻读博士并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学位。从2002年至2008年间,连年赴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及讲学考察。在台湾“两岸专业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大陆音乐教育制度、观念及其影响》、ISCM执委会上海现代音乐创作论坛上所作的《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上所作的“简论里盖蒂音乐刨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以及在“2003”华人作曲家音乐节”上所作《王建中的音乐创作》等专题发言均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节奏理论、节奏分析、音高(和声)理论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其研究课题《音乐的节奏结构——结构力与动力的研究》、《20世纪音乐作品的节奏形态研究》、《音乐基础教育体制的转型研究》、《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特色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分别获得霍英东基金、上海曙光基金、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以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主要论文、作品有《论节奏的定态》、《论音乐节奏结构中的二元关系》、《论节奏结构的重音》、《论音乐的节奏结构——对其中诸要素的讨论》、《序列音乐中的数列化节奏》、《论节奏的组织与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节奏的分析与认识》、《论当代音乐的和声材料及其组合、关系》、作品《散板》(钢琴独奏)、《祷文》(筝或扬琴独奏)等数十篇。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2005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6年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目录】
上篇节奏的释义及其研究
绪论
第一章“音乐时间”中的节奏
1.1音乐时间
1.2研究的对象
1.2.1节奏
1.2.2节奏结构
1.2.3“形态”与“功能”
1.2.4结构力与动力
1.3图表反映

第二章概念的评价
2.1关于节奏
2.1.1动态的节奏观
2.1.2静态的节奏观
2.1.3国内的几种观点
2.1.4简单的评价
2.2关于节拍
2.2.1小节——周期性重复的表征
2.2.1.1小节导致分组
2.2.1.2小节是音乐事件的容器
2.2.2节拍重音
2.3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2.3.1作为节奏的节拍
2.3.1.1从小节的层面来看
2.3.1.2从节拍与节奏重音层面来看
2.4小结

第三章历史的介绍
3.119世纪的理论
3.1.1模式节奏与有量节奏
3.1.218世纪的两个观点
3.1.3霍夫曼与里曼的理论
3.220世纪节奏理论
3.2.1库伯和梅耶尔的节奏理论
3.2.2与音乐的表演相关的节奏理论
3.2.3与申克尔理论相关的节奏理论
3.2.3.1申克尔理论中与节奏相关的一些方法
3.2.3.2叶斯顿等人的节奏理论
3.3其他一些节奏理论
3.4小结

第四章节奏结构中的诸要素
4.1速度
4.2发音点、时值与休止
4.3时值距
4.4节奏型(或音型)
4.5发音点与节奏型
4.6节奏型的重复和再现
4.7和声
4.8音色
4.9密度
4.10小结

第五章重音问题
5.1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的区别
5.2重音的类型
5.2.1分组重音
5.2.2缓急重音
5.2.3力度重音(强音)
5.2.4节奏型移换重音
5.2.4.1同类型的节奏型的移换
5.2.4.2不同类型的节奏型的移换
5.2.5织体重音
5.2.6和声重音
5.2.6.1和声的变化所产生的重音
5.2.6.2意外(或不协和)和声所产生的重音
5.2.7音色重音
5.2.8旋律形态重音
5.2.9演奏法重音
5.3重音与分组——对重音的评价
5.4小结

中篇节奏作为音乐的结构力——对趋向于稳定的因素的讨论
绪论
第六章节奏结构中二元关系
6.1长短关系——长时值
6.2方整的形态
6.3疏密关系
6.3.1发音点(或时值)的疏密关系
6.3.2分组的疏密关系
6.4抑扬关系
6.4.1作为基本运动趋向的抑扬关系
6.4.2作为规模运动趋向的抑扬关系
6.5小结

第七章节奏的紧张度Ⅰ——协和的节奏
7.1作为模式的协和性节奏结构
7.1.1完全协和性节奏结构
7.1.2间接协和性节奏结构
7.2小结

第八章节奏的定态——节奏的一致性
8.1定态节奏作为固定动机
8.2作为动机的连续的定态节奏
8.3作为整体的节奏结构的复制或映射
8.3.1表层节奏的复制或映射
8.3.2深层节奏的复制与映射
8.4综合节奏要素的结构作用
8.5小结

下篇节奏作为音乐的动力——对趋向于不稳定的因素的讨论
绪论
第九章节奏的紧张度Ⅱ——不协和的节奏
9.1基本的不协和节奏及其扩展
9.1.1纵向的基本不协和结构
9.1.2基本不协和结构的横向扩展
9.2潜层的不协和节奏
9.2.1基本特征与实例
9.3小结

第十章节奏的暂态——变化中的节奏
10.1拍子结构的变化
10.2节奏形态的变化
10.3密度的变化
10.4小结

第十一章节奏运动的非一致性
11.1横向的非一致性
11.1.1分组与节拍的非一致性
11.1.2横向非一致性的复杂化
11.2纵向的非一致性
11.2.1两个节奏层次的非一致性
11.2.1.1同质异位的节奏组织
11.2.1.2异质异位的节奏组织
11.2.2多个节奏层次的不一致性
11.3小结

第十二章20世纪音乐中的一些节奏问题——理论与实践
12.1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12.2节奏的序列化
12.3自由随机节奏
12.4小结

第十三章结语
参考文献
1.著作
2.论文资料
3.谱例出处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写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