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

一版一印

70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松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叶涛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10-10

出书断舍离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叶涛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61359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就一阶逻辑产生到现代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产生前后,现当代西方逻辑和语言哲学界在名称意义理论研究,以及由名称意义问题所引发或派生的真理理论研究上所发生的重大革新性变化及其根由进行了系统阐发,围绕此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学术争议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评析,在分析研判名称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研究主要流派各自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通与整合方案,并检视了该方案的解题功能。
【作者简介】
  刘叶涛,1977年生,河北肃宁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兼任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逻辑与分析哲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出版《意向性:论心灵哲学》《意识的奥秘》等4部译著;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世界哲学》《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或文集发表译文l0多篇。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2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金岳霖学术奖、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入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
【目录】
导 言
一 可能世界理论研究
二 名称意义描述论研究
三 名称意义因果论研究
四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真理理论研究
五 专名意义的意向因果论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第一章 新工具:可能世界理论
第一节 名称的意义与模态逻辑的发展
第二节 可能世界的形式语义学
第三节 可能世界的哲学问题
一 可能世界的本体论问题
二 可能世界的认识论问题
第四节 两种可及关系与两类必然性
第二章 意义描述论的基本成就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弗雷格的含义理论
一 专名的含义和指称
二 概念词的含义和指称
第二节 罗素论限定摹状词的意义
一 有关专名与限定摹状词的两类区分
二 作为一种语义理论的摹状词理论
三 蒯因对摹状词理论的极致性推广
第三节 “弗雷格-罗素论题”解读
第四节 簇描述论成就解析
一 簇描述论的素朴形态
二 塞尔关于专名理论基本问题的区分
三 弗雷格与塞尔“含义”概念辨析
第三章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专名意义因果论
第一节 克里普克对意义描述论的批判
第二节 专名的严格指示词理论
一 专名有无含义:作为严格指示词的专名
二 指称功能如何实现:命名仪式和因果链条
第三节 理论批判与辩护
一 反模态论证理论评判
二 纯元语言描述论批判
三 指称的转移与专名的严格性
四 局部描述论探究
第四章 个体的本质与专名的意义
第一节 从物模态与本质主义
第二节 本质主义基本形态及其关联
一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本质主义
二 克里普克的现代本质主义
三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承继与发展
第三节 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的本质
一 作为形而上学本质的“起源”
二 社会实践与“相对本质”
三 个体的识别与归类性属性
第五章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自然种类名称意义理论
第一节 自然种类名称的严格性
第二节 自然种类名称与自然种类本质
一 普特南论自然种类的本质
二 相对确定的本质与相对严格的自然种类名称
三 个体与自然种类的区分
四 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第六章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新型真理理论
第一节 同一性与必然性
一 专名、同一性与必然性
二 自然种类名称、同一性与必然性
第二节 先验偶然真理与后验必然真理
一 康德的相关思想
二 克里普克的新型三重划分
三 先验偶然真理理论探究
四 后验必然真理思想探究
第七章 专名意义的意向因果论
第一节 作为一种语言使用论的专名意义因果论
一 语义指称和说话者指称
二 克里普克对摹状词理论的辩护
第二节 专名的意向性理论探析
一 塞尔论专名和意向性
二 对专名的意向性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第三节 一种关于专名意义的意向因果论及其应用
一 理论融通的可能性及途径
二 “含义”之辩:因果性与意向性
三 “信念之谜”的意向因果论解读
四 空专名意义的意向因果论解读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