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18 3.1折 58 八五品

库存3件

江苏南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伟俊 著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103

上书时间2024-12-26

众学生活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伟俊 著
  • 出版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358118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真是一本催我自省、催我上进的书,让语文教育给下一代留下乐趣,带来受用终生的语文素养。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收录了他论语文教学的多篇文章。他的真知灼见,一部分是读书获得的,大部分是来自实践,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有很强的指导性。他在许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要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他具有一双“一眼看穿”的慧眼,叹服他能够“一语道破”的本领。
【作者简介】
  何伟俊,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人。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读书教研、树蕙滋兰为终身志业,热心并坚持推动地区内师生阅读。1998年创办兴化市小学青年教师读书班,至今18年未间断;2010年创办兴化市小学教师“心远”读书会,从中走出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出版《小学语文教学散文》《互动学作文》《在书香里成长》《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等书。
【目录】
“学”语文:把读“过”的书变成读“到”的书
理解“教学”,才能更好地“教学”——读《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通往语文教学的密林深处——再读《给教师的建议》随感
汉语,你真的懂吗?——读《汉语与中国文化》
思想,是相互照亮的——读《论对话》
让语言获得新生——读《博尔赫斯谈诗论艺》
真正的教育呼唤真正的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
语用与文本解读——读《语用学与语文教学》
叙事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读《叙事学》
教育力=学习力+梦想力——读《教育力》
听文字讲那过去的故事——读《文字的故事》
读书快乐和读书的功利——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经,你怎么看?——读《读经二十年》
没有“越界”,不成阅读——读《越读者》
诗心不老人——读《叶嘉莹说诗讲稿》
阅读,是和自己的约会——读《孔子的乐论》
人与历史——读《秦崩》和《楚亡》
阅读,就是寻找心中的“桃花源”——读《“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又见迟子建——读《群山之巅》
不该遗忘的学术史——读《发现李庄》
参禅,就是寻找自己——读《禅与心理分析》
人与书的相逢——读《书时光》
成长,从独立旅行开始——读《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读《尼采与形而上学》
林语堂眼中的孔子——读《孔子的智慧》
人生,乃学习之人生——读《孔子的一生》《鲍鹏山说孔子》
希腊神话的隐喻——读《西西弗斯的神话》
守望乡村教育:守望心灵,守望真诚——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心灵的相遇——读《秋华与冬雪》
生命的学问——读《禅来禅去》
一个神秘的族群——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一束语言的子弹——读《送你一颗子弹》
用概念框架和想象力把握思想——读《当代哲学问题九讲》
由苏格拉底想到孔子——读《斐多》
语言的魔力——读《战争》
中国靠什么站起来?——读《中国站起来》
追溯中华文化的起源——读《中国文化十一讲》
“教”语文: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
朗读,如何成为教学内容——《二泉映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踏上阅读的发现之旅——《特殊的葬礼》课堂实录及点评
语文可以这样教——《金子》课堂实录及点评
紧贴地面的行走——《螳螂捕蝉》课堂实录及点评·
让文本发出光来——《一路花香》课堂实录及点评·
让学生成为阅读者——《天鹅的故事》课堂实录及点评·
追寻文本发生的踪迹——《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及点评
爱国自有别样情:发现“钱学森式”的爱国——《钱学森》课堂实录及点评
从感受语言到享受阅读——《望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学习是自己事——《少年王冕》课堂实录及点评
“说”语文:还文本以生命
语文教学给学生留下什么——兼评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语文教育打开明亮的窗扉
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谈《二泉映月》的词语解读及教学
唤醒与对话——刍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教材解读的问题与对策
文本解读,必须关注人
花香来自何方——《一路花香》解读
在语言的丛林中追思
默默奉献的“落花生”——《落花生》解读
对话·建构·生成——《琵琶行》解读
人类心灵永远的“村居”——《清平乐·村居》解读
与天地和心灵对话——《江雪》解读
诗意中的教育理趣——几首古诗的教育解读
漫话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语言:语文教学的根
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的教学研究心得
读书确定信仰,知识生成力量
从“佳话”到“文化”——孙双金老师《推敲》(第二课时)评析
悬置后的建构——刘发建老师《鲁迅是谁》评析
心忘方入妙——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第一课时)评析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第二课时)评析
于氏教法老更成——于永正老师《学写对话》评析
依“标”据“本”学有所“长”——吴小健老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评析
品尝语言,神遇作者,对话中心心相契——《青海高原一株柳》同课异教评析
附录1 “学”者何伟俊
附录2 “论语里住着”的味道——关于教师读《论语》的对谈
附录3 何伟俊:读书当及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