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剧之死
  • 悲剧之死
  • 悲剧之死
  • 悲剧之死
  • 悲剧之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悲剧之死

几处写画,内页干净,发货快

70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乔治·斯坦纳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27

深巷觅书香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乔治·斯坦纳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782192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股“悲剧已死”的论调。斯坦纳在1961年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The Death of Tragedy, New Haven &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6)。斯坦纳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像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该书自1961年问世以来,风行欧美戏剧学界,至今已有17种语言的译文,且仍为欧美大学悲剧研究的必读书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斯坦纳关于“悲剧之死”的观点在西方文化界引发了持久而热烈的争论,比如美国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尼采研究专家瓦尔特•考夫曼、英国著名文化研究专家雷蒙•威廉斯,以及英国著名评论家海伦•加德纳等学者都曾对其提出过质疑甚至是批判。在中国戏剧界,我们只能零星地见到一些关于《悲剧之死》的介绍性的文字,比如,老一辈戏剧学大家陈瘦竹先生曾在《评“熵与悲剧‘衰亡’论”》中介绍了斯坦纳《悲剧之死》的重要观点。20世纪90年代,著名学者尹鸿教授在《悲剧意识与悲剧艺术》一书中也曾总结过《悲剧之死》的观点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之死》的影响尚未波及中国大陆,但可以预见的是,与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一样,《悲剧之死》也将会给中国戏剧学界的悲剧研究带来新思路,甚至给整个文化界带来全新的启发。
【作者简介】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牛津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斯坦纳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陈军,文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西方戏剧理论。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著有《正剧批判——从黑格尔对正剧的批判出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在《社会科学战线》《戏剧艺术》等杂志发表论文若干篇。 昀侠:原名刘云霞,《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
【目录】
谁是悲剧的“敌人”?(译者序) 致  谢 银河系丛书版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悲剧? 第二章  悲剧观念在英语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 第四章  浪漫主义杀死了悲剧第五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上):雨果、歌德和席勒 第六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下):歌德、拜伦、克莱斯特和席勒第七章  韵文、散文与悲剧第八章  现代悲剧作家(上):易卜生、斯特林堡和契诃夫 第九章  现代悲剧作家(下):叶芝、艾略特、克洛岱尔和布莱希特 第十章  悲剧的未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