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2010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2010

23.6 3.0折 78 全新

库存9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庞景安、于洁 编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2369163

上书时间2024-11-16

尚贤文化郑州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庞景安、于洁 编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2369163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93页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2010》浓缩汇总了2009年度分散于国际上主要科技指标工具书、科技管理数据库、各类型统计年鉴,以及各国政府科技黄皮书中有关描述、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趋势的指标数据,并使之有序化和系统化。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国际化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产出的国际地位、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国际比较、中国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的国际水平、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影响等。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2010》,可以方便、快捷地横向比较和纵向浏览国际上重要的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标数据,全面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在国际环境中的发展概貌和突出优势,分析对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差距和发展瓶颈,寻找发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重点跨越的突破口和重要机遇。本报告的出版将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领导提供基于科技指标分析的中国科技发展基础数据,成为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与规划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一、《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述评
1.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关于世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2.《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及其指标体系
3.IMD的《竞争力路线图20092050》
4.世界竞争力年鉴近5年总体排序情况
5.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6.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7.中国与相关国家评价指标的比较
二、《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简析
1.世界经济论坛及其影响
2.全球竞争力报告及其指标体系
3.《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总体述评
4.中国在全球竞争力评价中的地位
5.中国与相关国家评价指标的比较

第二章中国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比较
一、人才的定义
二、R&D人员指标
1.《主要科学技术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
2.《主要科学技术指标》:每千名员工中R&D人员全时当量
3.《主要科学技术指标》: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及其占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
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
1.《人类发展报告》:教育指数
2.《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体系
3.《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高等教育表现指标
4.对中国大陆在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表现的分析
四、高学历毕业生指标
1.新增大学毕业生
2.新增博士生
3.中国高学历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
五、中国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
1.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在美国就读的外国学生
2.《记分牌2009》:外国学者在美国的分布
六、中国科学家与全球同行合著论文的情况

第三章中国科学技术产出的国际地位
一、专利数量评价及国际比较
1.专利产出
2.发明专利的国际比较
3.专利密度指数
4.国际专利数量评价
二、国际科技论文评价与国际比较
1.国际科技论文生产力
2.科技论文被引用情况

第四章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国际比较
一、研发支出的国际比较
二、研发构成的国际比较
三、研发强度的国际比较
四、研发人员的国际比较
五、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情况
1.中国大学研发支出和重点
2.中国研究机构的研发情况
六、基于三螺旋模型的中国创新能力研究
七、创新评价指数
1.创新评价指数比较分析
2.各类创新指数评价结果及中国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科学技术提高工业产出
1.科学技术促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
2.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1.依靠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
2.科学育种
3.农业科技增强农村资源环境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力
4.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5.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科学技术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
1.“十一五”期间交通科技发展成就
2.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科学技术促进能源效率及能源产量的提高
1.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
2.中国能耗、能源生产率等的国际比较
3.科学技术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
4.可再生能源容量的国际比较
五、科学技术促进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1.中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2.医药研发与创新水平的国际比较
3.各国政府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政策及投入的比较

第六章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的国际水平
一、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的测度与评价
二、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
1.IDI指数的发展变化
2.IDI指数的指标体系
3.IDI指数的评价结果
4.中国IDI指数各个评价指标得分及其国际比较
三、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8-2009
1.网络准备指数及其指标体系
2.2008-2009年网络准备指数评价结果
3.中国网络准备指数排名情况
四、全球IT行业竞争力基准评估2009

第七章中国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态势
一、制造业产出规模
1.发达国家仍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2.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正崛起的新星
二、高技术产出发展概况
1.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分行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3.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国际的地位
4.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国际比较
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状况分析
1.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概况
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横向国际比较
3.分领域高技术产品进出口
四、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
1.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
2.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的国际比较

第八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影响
一、各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
1.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有关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
2.欧盟《欧洲竞争力报告》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评估
3.日本政府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
4.韩国先进化财团的《G20综合国力评估》报告
二、国外智库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
1.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大西洋世纪》报告
2.德国弗朗霍夫协会:《文献数据研究:对中国当前研究体系的评价》
3.汤姆森·路透:《全球研究报告:中国篇》
4.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与著名咨询公司德勤:《2010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
三、世界著名传播媒体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评价
1.中国科技成就斐然
2.中国科技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障碍
3.对中国科技的其他评价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