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踪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与美学(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三辑))
¥
18.8
3.4折
¥
56
全新
库存46件
作者汤拥华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32178650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汤拥华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3217865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3页
-
字数
264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核心论题,是探讨理论如何出现于以古今中西问题为标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殊境遇中,出现于由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建构与跨界所构成的多维空间中,如何既显其作为应对历史困境的力量,又深化困境本身。正是在一种危机状态所制造的巨大的历史的总体化中,理论成就自身并走向“中国化”,但是理论在与历史相互造就的同时又为后者埋下了解构的因子,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进入“后历史”的话语平台,方能开辟出新的研究空间,而这同时也是将困境推入另一阶段。
- 【作者简介】
-
汤拥华,湖南常德人,197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学与文学理论,兼及文学批评。目前学术兴趣主要在英美文论,尤其关注实用主义关联域中的美国当代文论与批评,对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生成问题亦有所致力。著有《西方现象学美学局限性研究》《宗白华与“中国美学”的困境——一个反思性的考察》《无法到底的苍凉——张爱玲文学独创性研究》《文学批评入门》等。
- 【目录】
-
辑 现代视域中的民族与美学
王国维的“美学劫”
宗白华与“中国形上学”的难题
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
民族的美学逻辑:由柄谷行人引发的思考
第二辑 传统的发明与中国现代性
评当下思想界有关“中国现代性”的三种思路
高友工“美典”说的三个向度
作为文/学的理论:三论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文学如何“在地”?——试论史书美“华语语系文学”的理念与实践
第三辑 作为理论的文学史
走出“福柯的迷宫”——从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论争谈起
重构文学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理论问题
通向“后历史时期”的文学史写作
文学:在话语与生存之间——文贵良著《话语与文学》读后
第四辑 文学都市与中国现实主义
市井诗学如何可能?——试论当代上海小说研究的一种理论路径
苍凉与小说的可能性——试论张爱玲的文学观
天真的与感伤的人性观察者——小白论
“虎妈”、教育政治学与中国现实主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