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显性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显性化研究

19.9 4.1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6198094

上书时间2024-12-29

尚贤文化郑州分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国梁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8094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0页
  • 字数 20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非正式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国内学界的研究极为薄弱。
  《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显性化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解释性、规范性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了非正式组织理论产生、发展与演化的基本脉络。详细论述了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深层原因、结构特征及其内部运行特征,构建了非正式组织的演化模型,深入剖析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的对抗、制约、辅助和相互融合四种互动关系模式。针对非正式组织理论实践价值转化应用所面临的操作性现实困境,《非正式组织理论及其显性化研究》提出了以公开、可操作的显性化策略,转化应用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实践价值。得出的重要研究结论和学术主张,对补充、发展非正式组织理论内容.公开、可操作地开发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巨大潜在价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国粱,1977年4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广西大学副教授、MPA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10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其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朱立言教授,2014年1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资助,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学。主持广西社科项目1项,参与编写教材5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2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学术界》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篇,EI收录检索1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背景
(三)研究的意义
二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一)组织和正式组织
(二)非正式组织
(三)研究对象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构框架
五  主要贡献

第二章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非正式组织理论产生的管理学背景
二  非正式组织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三  非正式组织概念提出的理论研究过程
四  罗特利斯伯格与迪克森的非正式组织理论
(一)非正式组织形成的逻辑起点
(二)员工限制产量的非逻辑原因
(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五  巴纳德的非正式组织理论
六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化
(一)群体动力学中的非正式纽织研究
(二)人际关系理论中的非正式组织研究
(三)社会网络理论中的非正式组织研究
七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引入与发展
(一)非正式组织概念产生的几种说法
(二)“非正式组织”概念辨析
(三)非正式组织理论在企业组织与公共组织之间的比较

第三章  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模式
一  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社会情感因素的影响
(二)组织原则与人员个性的矛盾
(三)组织管理正式化的局限
二  非正式组织的结构特征
三  非正式组织的运行模式
(一)入会仪式
(二)非正式社会控制
(三)非正式社会地位
(四)非正式的沟通系统
(五)非正式的互动活动
(六)非正式权威一自然领袖
(七)非正式组织的演化

第四章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区别及其互动模式
一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差异
(一)形成过程不同
(二)运行模式不同
(三)内部结构不同
二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互动模式
(一)对抗性模式
(二)制约性模式
(三)辅助性模式
(四)相互融合模式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理论实践价值的显性化
一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隐性化
(一)非正式组织理论隐性化的定义
(二)非正式组织理论隐性化的表现
二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显性化
(一)非正式组织理论显性化的定义
(二)非正式组织理论显性化与隐性化的区别
(三)非正式组织理论显性化的必要性
三  非正式组织理论显性化的具体途径
(一)非正式组织的可视化方法
(二)非正式组织的显性化管理措施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