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全解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全解

9.7 3.2折 30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曾子 著;文捷 编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1360472

上书时间2024-12-26

尚贤文化郑州分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春秋]曾子 著;文捷 编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1360472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3页
  • 字数 19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大学》本是《礼记》中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工著作。后来,因为其内容太过精彩,代表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念,宋代人就将其从《礼记》中抽离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北宋程颢、程颐等人都极为推崇此书,后来,便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大学》曾一度被列为“四书”之首,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另外,其内容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提出的“治本”,认知到治国的规律,对后来的唯物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为关键的是,《大学》一书虽字数不多,却强调了学习者要提升自身修养的要求,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按照常见的版本对《大学》原文进行了重现,又加上注释词条、翻译原文、对原文思想进行解读引申等内容。在解读原文思想之时,本书尽量联系儒、道、释等主流思想和社会现实,消除其中的消极陈腐观点,褒扬积极向上、有益人身心发展的思想,既传承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又使读者能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可谓是难得的一本国学读本。
【作者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邑)人,是中国的思想家,亦是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极为推崇,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旧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他曾经参与了论语的编著,撰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对儒家思想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精彩内容:

  大学全解:  在曾子看来,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厚重的德行,在于弃旧革新,终使人达到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所“得”。在这里,曾子其实是告诫我们,一个人的外在的“得”取决于其内在的“德”。  对此,孔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即:“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段子禽问子贡的对话勾勒出了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指出了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在于孔子具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大意为:“我们的先生到了一个,是听闻这个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提供的呢?”子贡说:“先生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即便算是求得的,也与别人的求法不同。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主要在于其内在的修养。也是说,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往往不在于他争取得有多么努力,多么拼命,而在于他的德行是否配得上得到,他是否能够以“德”载“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孔子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修身治学,自己的品德学问都达到极高的境界,所以即使不去了解什么,那些统治者们也愿意将政事告诉他,来咨询他的教导。所以说,一个人无论干什么,求什么,都要以德为根本,求之于内,然后得之于外。  有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美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内心里崇高的美德,让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让人在生活的逆境中坚守信念;灿烂的星空让人在黑夜中看到光明,让人心中燃起希望。没有了星空,我们会失去太多的想象,失去太多的梦想;没有了美德,我们则会失去立身之本,失去在社会上存在的能力。  一位先生有一群,们都很好学,但因为大多都是富家官宦子弟,个个都比较好强,经常提问些如何做大官、如何取厚禄的问题。每次面对询问,先生都笑而不语,告诉们安心读书,好好学,们很不理解,问:“先生,您教我们读书,难道不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拥有更多的钱财、得到更高的官位吗?为何每只教些仁义道德的空话,不教我们做官、求财的实用知识呢?”先生听了的话,皱皱眉头,对他们说:“好吧,明天我教你们求官、求财的学问。”第二天,们早早地来到书院,看到院子中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篮子,他们被告知,要去果林中摘果子。们都很疑惑,时先生要求严格,每要求他们诵诗读经,昨天说好了要教升官发财的学问的,为何要去摘果子呢?但整学,出去放松一下也不错,于是们拿起篮子来到果园中。  先生早已在那儿等候多时了,看到们到来后,他说:“摘果子并不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是一场测试,看看你们谁更有能力。你们可以去摘果子了,尽量在正午前摘到多的果子。”园子中的果子很多,们的篮子很快摘满了,还未到正午回到了先生身边。先生指着一个篮子大的说:“现在你们看到谁会摘果子了吗?”其他纷纷抱怨说:“先生,他摘得多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篮子大而已。”先生笑着说:“是啊,是因为篮子大,所以我才说他会摘果子。”看到们都不理解,先生接着说:“你们时常常问如何做官,如何发财,其实这和摘果子是一个道理,摘果子摘多少,不在于摘得有多快,有多好,而在于他的篮子有多大。一个人能做多大官、能发多大财,往往也不在于他做官、发财多么有窍门,而是在于他能承受多大的官,多大的财。我时教你们的仁义道德,是这个篮子啊!只有人生的篮子大了,你才能走得更高、拥有更多!”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先生每教他们的仁义道德的学问,是升官、发财学问的根本,没有“德”哪来的“得”,于是,他们从此跟着先生学知识,修德行,后都成了有作为的人。  —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能站在多高的颁奖台上;一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一生能走多远,飞多高;一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决定着他一生成败的心灵力量。我们在生活中都希望多“得”,却不知道“得”并不是由别人给你的,而是由你自己的“德”来决定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成为组织中的正能量;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成功地融入集体之中。“德”与“得”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人生中,对“德”的修炼,是对“得”的获取。小德小得,大德大得。如果说人生是一座大楼的话,那么“德”便是这大楼的地基,“得”便是大楼的高度,“德”是否牢固注定“得”能达到的极限。如果“德”不稳,而盲目地追求“得”,只能导致大楼的早早崩溃。  
【目录】

第一章大学之道
第二章止于至善
第三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四章知其所止
第五章知本
第六章格物致知
第七章君子必慎其独
第八章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齐其家在修自身
第十章治国必先齐其家
第十一章平天下在治其国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