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育 政策·技术·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慧教育 政策·技术·实践

51.3 2.6折 198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德建;曾海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31

装帧其他

货号1838818607467859894

上书时间2024-11-12

转转超品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德建;曾海军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31
  • ISBN 9787030761057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6页
  • 字数 630.000千字
【内容简介】
智能时代,“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主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应对时代之变的战略选择,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慧”从师出,“能”自环境,“变”在形态。本书梳理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的战略部署、政策措施、学者观点和国际趋势,从技术、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教育智能技术图谱及其教育教学应用,以科技赋能的视角搭建了智慧教育生态的“四梁八柱”。
【目录】


章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1

一、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型社会 2

(一)“人人皆学”强调全民应享有终身学的机会 4

(二)“处处能学”强调应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学环境 4

(三)“时时可学”强调应提供有效的数字化学方式 4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6

(一)变革网络学空间和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6

(二)“互联网 + 教育”改变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7

三、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 9

四、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1

五、共同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12

第2章 教育数字化转型方略 14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15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5

(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教育体系 16

(三)数字中国建设与教育数字化相互支撑 21

(四)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效为数字化转型奠基 23

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的未来 25

(一)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25

(二)以智慧教育台开通为契机 30

(三)发挥教育信息化在乡村教育振兴中的作用 31

(四)努力成为智慧教育的国际者 32

三、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35

(一)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36

(二)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改进数字化教与学 37

(三)探索新型模式,撬动过程数字化转型 39

(四)创新智能测评技术,支撑教育评价数字化改革 40

(五)构建智联环境,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底座 41

(六)推进智慧教育台应用,优化教育公共服务 43

(七)打造教育数据“大脑”,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 44

(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45

(九)智能升级教育生态,打造智慧教育的国际名片 46

第3章 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 48

一、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述 49

二、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52

(一)建设智能化校园 52

(二)探索新型方式 54

(三)创新教育服务业态 56

(四)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58

三、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59

(一)构建三元空间融合的新型学环境 61

(二)创新促进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62

(三)着力供给侧改革,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 62

(四)建设数据驱动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63

(五)构建协同推进“互联网 + 教育”发展的联动机制 63

四、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系统变革 64

(一)智能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4

(二)当前教育改革呼唤智慧教育 67

(三)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 68

五、教育信息化政策迭接式路线图 72

(一)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宏观规划的指导框架 74

(二)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宏观规划的迭代步骤 75

(三)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宏观规划的重点领域 77

第4章 教育数字化国际理解 82

一、为教育的未来打造新社会契约 83

(一)从学会生存到全球共同利益 83

(二)一起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 85

(三)国际组织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 87

二、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国际趋势 107

(一)发布持续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系统变革 107

(二)优化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智联教育环境 118

(三)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22

(四)实践信息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学支持服务 128

(五)打破传统学校办学模式边界,重塑未来学校形态 133

(六)数据驱动深化评价改革,改进教育质量 137

(七)研制数字教育领域标准规范,促进教育互联互通 141

(八)界定和培养师生的数字素养,提升数字胜任能力 143

(九)完善数字技术应用伦理规则,夯实变革安全基础 156

(十)构建跨区域数字教育共同体,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161

三、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国际共识 164

(一)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164

(二)《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 166

(三)《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 167

(四)《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 173

四、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对话交流 175

(一)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 175

(二)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180

(三)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 182

(四)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 187

(五)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188

五、迈向智慧教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189

(一)教育数字变革面临的挑战 189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框架 190

(三)智慧教育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 193

(四)智慧教育战略框架研究 197

第5章 教育智能技术图谱 204

一、技术驱动教育变革 205

二、人工智能技术概览 207

(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 207

(二)人工智能技术 208

(三)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技术 210

三、教育智能技术 212

(一)基础支撑技术 214

(二)感官获取技术 215

(三)中枢思维技术 215

(四)数据传输技术 216

(五)展示服务技术 217

四、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 218

(一)远程交互技术 219

(二)知识建模与分析技术 220

(三)学者建模与学分析技术 221

(四)学环境设计与评测技术 222

(五)教育数字化治理技术 223

五、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 224

(一)教育数据采集与汇聚技术 225

(二)数据驱动的监测评估与决策技术 226

(三)过程建模与分析技术 227

(四)教育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228

(五)教育大数据服务技术 229

六、智慧教育技术方案 230

(一)智慧教育“云” 231

(二)教育智能“网” 233

(三)教育数字底座 235

(四)智慧教育“屏” 236

(五)教育应用连接器 237

(六)智慧校园应用 238

(七)智慧课堂应用 241

(八)5g + cloud xr教育应用 243

七、从元宇宙到chatgpt 245

第6章 智慧教育理论探索 247

一、智能时代的教育观 248

(一)智能时代的知识观 248

(二)智能时代的学观 249

(三)智能时代的观 250

(四)智能时代的课程观 252

二、智能时代的学理论 253

(一)建构主义学理论 253

(二)信息加工学理论 256

(三)认知外包学理论 256

(四)技术促进有效学理论 257

(五)交互层次塔理论 259

(六)协作学理论 260

(七)按需学理论 261

三、智能技术支持的模式 262

(一)人机协同模式 263

(二)弹模式 264

(三)在线模式 266

(四)混合式模式 267

(五)讲授型模式 268

(六)虚拟实验模式 269

四、智能技术支持的学方式 269

(一)个化主动学方式 270

(二)社群化互动学方式 270

(三)人机协同学方式 271

(四)泛在混合式学方式 271

(五)按需学方式 272

第7章 智慧教育实践创新 274

一、智慧教育台 275

(一)中小学智慧教育台 276

(二)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台 278

(三)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台 281

(四)服务大厅 282

二、智慧教育示范区 284

(一)着力提升师生数字能力,促进智能技术创新应用 286

(二)深入推动课堂改革,构建新型模式 288

(三)数据驱动教育评价改革,支撑综合素质评价 290

(四)夯实学环境智联融通,打破家校社协同育人壁垒 291

(五)推进智慧教育台应用,优化区域公共服务能力 292

(六)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推动教育组织形态变革 293

三、“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298

四、基于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301

五、人工智能教育社会治理实验 303

六、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支撑“停课不停学” 306

(一)流畅的通信台 307

(二)适切的学资源 308

(三)便利的学工具 309

(四)多样的学方式 311

(五)灵活的组织 313

(六)有效的支持服务 314

(七)密切的政企校协同 315

七、5g + 智慧教育试点 316

八、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 324

九、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 326

(一)北京市:推进数字教育工作 326

(二)上海市: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327

(三)浙江省:实施“教育魔方”工程建设 329

(四)湖南省: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330

第8章 科技赋能智慧教育 332

一、科技与教育的系统融合 333

(一)识别变革场景是定义教育新需求的前提 334

(二)科技赋能是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核心价值 337

(三)变革推演是科技赋能教育价值体现的具象表征 338

(四)智能技术治理保障教育系统变革的有序推进 340

二、智慧教育领域的科技创新基地 342

(一)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347

(二)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347

(三)认知神经科学与学 348

(四)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 349

(五)互联网教育数据学分析技术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49

(六)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349

(七)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 351

三、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355

四、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356

(一)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 358

(二)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 362

(三)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364

(四)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 368

(五)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 368

(六)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370

(七)高能计算重点专项 370

五、自然科学项目 371

六、社会科学项目 376

七、智慧教育相关研究成果 379

(一)教育技术 379

(二)教育技术丛书 383

(三)教育信息化报告 387

(四)教育信息化奖项 391

(五)教育技术标准 393

(六)智慧教育专利 395

第9章 智慧教育发展思 398

一、智慧教育发展的形势与科技需求研判 399

(一)科技和社会发展倒逼教育系统转型升级 399

(二)智慧教育成为智慧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 402

(三)应对学危机迫切需要教育数字化变革 403

(四)教育科学问题的解决客观需要科学方法 404

二、智慧教育发展的科学问题与技术短板 405

(一)数字一代成长规律和成才机理不清 406

(二)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教师智能化辅助手段缺失 406

(三)特殊人群的智能教育装备能及配置不足 407

(四)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模式有待改进 408

(五)教育新基建的智联与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408

(六)校园内外和网络空间协同控手段缺乏 409

(七)面向“双减”的数字化治理态势复杂多变 409

(八)公众科学素质和师生数字素养有待全面提升 410

(九)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1

三、搭建智慧教育“四梁八柱”的政策建议 411

(一)云网端升级打造智能学空间,构筑学环境数字底座 413

(二)优化和推广智慧教育台,打造数字教育资源超市 415

(三)推行灵活弹的组织形式,撬动人机协同 418

(四)开展全过程和全要素智能评测,数据驱动评价改革 420

(五)构建技术与产品协同治理体系,完善教育智脑支撑科学决策 421

(六)激发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活力,孕育区域智慧教育生态 424

(七)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夯实智慧社会人才基础 426

(八)优化智慧教育台与项目布局,启动教育数字化新引擎 428

四、科技支撑智慧教育发展的项目建议 429

(一)成长智能感知 430

(二)教师发展智能服务 431

(三)育人环境智能监测 433

(四)公共服务智能协同 434

(五)教育装备智能升级 436

参文献 438

附录 智慧教育案例 445

后记 45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