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间生产的批判

102 九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政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政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2169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5页
  • 字数 230千字
  • 丛书 空间与城市哲学丛书
【内容简介】

空间正义是当今时代正义理论新的生长点,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都市化运动,空间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生产不仅是城市空间重组的过程,而且还是社会转型、政治重构的过程。社会的普遍都市化推进了社会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转换,也引发了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形式的深层变化。社会财富与利益、权力与权利、身份与地位都在不断空间化,并且必须以空间的形式来实现。所以,正义的内在构成与问题域得到了重构。正义的理论形态与任务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换。从根本上讲,空间正义是都市社会正义理论的具体形态及其实现形式。空间正义适应了都市社会正义规范的现实需要,也构成了我们思考与建构都市社会正义话语的理论范式。

 


【作者简介】

任政

 

山西大同人,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获得各类学术年会、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谱系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写作基调与叙事结构

 

 

 

第一章 空间、正义与空间正义

 

第一节 空间本性的追问与呈现

 

一、自然主义的空间认识路向及批判

 

二、主观主义的空间认识路向及批判

 

三、空间认识路向的革命与社会转向

 

第二节 正义的批判与重构

 

一、正义的历史批判

 

二、正义的多维重构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空间正义的双向生成

 

一、正义的逻辑演进与空间视域的开启

 

二、空间正义的问题指向与现实诉求

 

三、空间正义范式的基础视域与理论限度

 

 

 

第二章 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生产:一种生产方式批判的视角

 

第一节 资本创新与资本空间化:本质、进程、图景

 

一、马克思对资本空间化的逻辑揭示与批判

 

二、资本空间化的新时期与空间的生产

 

第二节 空间生产的非正义性:双重向度批判

 

一、资本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生产的非正义性批判

 

二、资本全球化与全球空间生产的非正义性批判

 

第三节 对抗空间生产方式的可能性路径

 

一、资本的辩证批判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可选择性

 

二、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的矛盾对抗

 

三、从抽象到差异:城市空间性质的置换

 

四、改变全球空间生产布局,重塑全球空间

 

 

 

第三章 空间政治的再造:从空间资本化到空间政治化

 

第一节 空间的生产与政治的生产

 

一、空间资本化与政治化的融合

 

二、空间政治化的历程

 

三、空间政治性的生成根源

 

四、空间政治性的现实表现

 

第二节 空间政治的生产与非正义的生产

 

一、空间的政治工具性与政治功能性

 

二、空间成为权力的工具

 

三、空间隔离与政治统治的再造

 

四、空间性控制与社会秩序的确立

 

第三节 走向空间政治的反抗:出路与前景

 

一、空间政治反抗何以可能

 

二、空间批判意识与空间的行动

 

三、规范空间权力,实现空间基本权利的平等

 

四、分化与包容:阶级斗争的空间化与边缘空间的反抗

 

 

 

第四章 转型与重构:流动空间的生产与正义的可能性

 

第一节 资本与技术的同构:流动空间的生成

 

一、空间组织形式与结构的革命性变革

 

二、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三、空间结构的变化与空间、地方性质的重塑

 

四、流动空间的生成:内涵、属性、意义

 

第二节 正义与非正义的生产:流动空间的批判性反思

 

一、资本形态的创新与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

 

三、权力的消解与权力的再生产

 

四、社会身份等级与阶层的分化与重组

 

第三节 批判与引导:流动空间正义何以可能

 

一、展开信息、知识、技术的辩证批判

 

二、重建地方反抗力量,走向地方联合反抗

 

三、规范与容纳:走向流动公共空间的建构

 

四、主体参与与权利保障

 

五、知识工人阶级与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结语 面向“中国问题”的空间正义理论的反思与构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