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作品系列: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
120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刘小枫 编;罗悌伦、林克 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小枫 编;罗悌伦、林克 译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12774
-
定价
54.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8页
-
字数
1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舍勒作品系列
- 【内容简介】
-
马克思·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这一话题在欧美学术界曾引起强烈争鸣,相信也会引起中国读者浓厚的兴趣。
- 【作者简介】
-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 【目录】
-
编者前言
道德建构中的怨恨
引言
一、论怨恨的社会学和现象学
二、怨恨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三、基督教道德与怨恨
四、怨恨与现代的仁爱
五、现代道德中的怨恨及其价值位移
论害羞与羞感
引言:羞感之“所在”一与人的生存方式
一、身体羞感出现的先决条件
二、害羞与相近的感觉
三、羞感的基本形式:关于羞感起源的学说
四、性羞感及其功能
五、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心灵羞涩和身体羞感关于羞感的残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