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进士李增霨,手书对联。李增霨 ,字襄国,曾用名李增芳,云南蒙化(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人。他是清朝政治人物,光绪乙未年(1895 年)进士。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五月,李增霨以主事分部学习,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907 年),任泉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摄任福宁府知府,任职期间创办宁郡中学堂。后来,他还曾担任大关县知县等职务。 李增霨,对联。
¥
4200
七品
仅1件
题名李增霨
年代1932-01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其他
装裱形式立轴
尺寸200 × 40 cm
款识钤印李增霨
上书时间2024-11-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完整一对,布面精裱原装。
- 商品描述
-
李增霨,字襄国,曾用名李增芳,云南蒙化(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一带)人。他是清朝政治人物,光绪乙未年(1895 年)进士。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五月,李增霨以主事分部学习,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907 年),任泉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摄任福宁府知府,任职期间创办宁郡中学堂。后来,他还曾担任大关县知县等职务。民国伊始任闽海关泉州常税总局局长,即关长。
李增霨在福建名声较大,擅长书法。1918 年,他在泉州日光岩巨石上题写了“闽海雄风”四个大字,落款为“戊午重九日古滇李增霨题”。泉州晋江南天寺石佛山摩崖石刻“嵩岳降神”四字也出自他之手。此外,他还曾为昆明翠湖海心亭题联。《霞浦县志》亦有为其立传,如今霞浦一中校园内有以李增霨名字命名的“增霨路”。晚清泉州人黄启太在其《逸翰楼诗文集》卷四"洪、李二公德政碑"一文中提到赞颂泉州知府李增爵,道:"始虽戴月披星,终获迥风减火。由是小人革面,君子输忱"。东石南天禅寺僧众在此时邀请他题字:"崧岳降神",并镌刻在石壁,与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的题字"泉南佛国"并列,隐誉他可与名臣王十朋相提并论,知府李增震在泉州的声望达到无可伦比的高度。都蔡冤,闽南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封建械斗,发生在1903至1908年,牵涉200多个村庄,发生大小械斗数百场,论族不论亲,有时翁婿舅甥之间,分属不同阵营,互相对垒,有360人死于非命,伤残者不计其数,财产损失更难以计数。"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多方斡旋,冀能息事宁人,安知积怨已深,调解人虽竭力奔走,终屈徒劳无功",更换五任晋江知县都无法解决这场械斗,最后闽浙总督限令泉州李增霨率队督办。
李增霨,字襄国,原名李增芳,云南蒙化人,光绪乙未年进士,来闽之前为户部主事,后调任福建知县,升知府,先后署福宁、泉州知府。
李增霨任泉州知府,如充当灭火队长一般。时漳泉一带,是个封建械斗盛行的地方,如东西佛械斗、惠安绸川械斗、惠安涂岭赤埔乡械斗、洛阳争码头停泊,客栈争客引起械斗等等,械斗的过程或因联乡结盟,同宗同姓的联系,因而规模一过一次,有时且延续十多年,此起彼伏,混乱情况不亚于一个小规模的春秋战国。
欲平息都蔡冤械斗,李增霨率队驻乡(据传驻在金井石圳)一百五十天,双管齐下,一边邀公亲(许声炎、施钦舍、施彪舍、黄金柳、孙九梗、陈联沾)、乡耆(许志脚、洪克明、郭育炼、王腾宽、洪祖汉)共11名和事老,组成公亲团,分头赴各乡调处。一边拆除枪楼,收缴武器,追捕有关凶手罪魁30多人归案,并把都蔡双方各一名罪恶昭著的杀人犯依法斩首示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