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聚落论说
¥
39.3
6.8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窦建奇 刘锐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62352907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窦建奇 刘锐
-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235290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0页
-
字数
276千字
- 【内容简介】
-
《大学聚落论说》系统地论说了聚落、大学聚落的基本概念,大学聚落的特征,大学聚落的设计原理,大学聚落的设计方法建构等,并进一步从宏观的城市层面、中观的校区规划层面、微观的建筑层面,系统地提出相关设计方法。本书稿可读性强,表达了力图将大学建设成“开放、联动、创新、绿色、智能”的人居环境的思想。大学不仅是广大师生聚居、学习、生活的地方,更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优秀的人才和高质量资源的聚集地,围绕大学“聚”而来之、“聚”而用之、“聚”而研之、“聚”而创之。本书讲解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对从事建筑设计的同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目录】
-
1概论
1.1聚落的概念
1.1.1聚落的起源
1.1.2聚落的分类
1.1.3聚落的发展
1.2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西方大学发展历程简述
1.2.2中国大学发展历程简述
1.2.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高峰期发展的设计特点
1.3大学聚落的概念
1.3.1基本概念界定
1.3.2目标范围界定
1.3.3走向大学聚落
2大学聚落设计与方的建构
2.1大学聚落的特征分析
2.1.1人文场所、精神殿堂
2.1.2整体协调、集约发展
2.1.3适应环境、有机生长
2.1.4磁空间、同构与异构
2.1.5开放创新、绿智能
2.1.6大学聚落的稳定与不稳定
2.2大学聚落设计
2.2.1集约化设计
2.2.2整体化设计
2.2.3有序发展与开放增长
2.2.4物质与人文同构
2.2.5适应多种趋势与复杂因素
2.3大学聚落设计方的建构
2.3.1宏观(城市)层面:集约型大学聚落
2.3.2中观(校区)层面:整体型大学聚落
2.3.3微观(建筑)层面:场所型大学聚落
3基于城市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3.1城市层面设计的关注焦点
3.1.1集约化设计
3.1.2范围界定
3.2适度群构的大学聚落
3.2.1大学聚落区位发展体现某种集聚
3.2.2大学聚落多元群构分布方式
3.3资源协调的大学聚落
3.3.1环境协调
3.3.2土地协调
3.3.3交通协调
3.4与城市共享互补的大学聚落
3.4.1经济发展的互动
3.4.2与城市发展的互动
3.5高等教育方针与大学聚落的集约发展
3.5.1教育政策的改变对大学聚落的影响
3.5.2大学聚落的适应策略
3.6从“粗放模式”到“集约模式”
3.6.1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多元群构模式
3.6.2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资源协调模式
3.6.3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互动共生模式
3.6.4大学聚落设计模式四:适应模式(教育政策、教育理念)
3.6.5基于城市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
4基于校区规划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4.1校区规划层面关注的焦点
4.1.1整体化设计
4.1.2范围界定
4.2大学聚落的功能设计
4.2.1环境
4.2.2生活环境
4.2.3研究环境
4.3大学聚落的交通设计
4.3.1交通的阵发与一致
4.3.2突出步行区域的重要
4.3.3交通综合趋势分析
4.4大学聚落的景观设计
4.4.1营造园林化的大学聚落景观
4.4.2大学聚落的立体景观体系
4.4.3景观复杂关系解读
4.4.4景观系统空间构成
4.5大学聚落的可持续设计
4.5.1大学聚落的保护与重整
4.5.2大学聚落的拓展与延续
4.5.3大学聚落的跨越式发展
4.5.4大学城——超大规模的大学聚落
4.6整体的协调模式
4.6.1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整体规划模式
4.6.2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有序发展模式
4.6.3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校园环境开放增长模式
4.6.4基于校区规划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
5基于建筑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5.1建筑层面的关注焦点
5.1.1场所型空间
5.1.2符合大学社群的行为需求
5.2建筑聚落空间意境的物质因素
5.2.1建筑空间的领域感
5.2.2建筑空间的场所感
5.2.3建筑空间的认同感
5.2.4建筑空间的意境感
5.3建筑聚落空间意境的精神因素
5.3.1精神的归属
5.3.2精神的群体
5.3.3精神的亲和
5.3.4精神的和谐
5.4大学聚落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5.4.1建筑的适宜布局方式
5.4.2建筑功能与使用趋向
5.4.3建筑形式与风格形成
5.4.4建筑的适宜技术手段
5.5建筑聚落空间模式
5.5.1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三种交往空间模式
5.5.2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五种步行空间模式
5.5.3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建筑群体空间模式
5.5.4大学聚落设计模式四:建筑适宜技术模式
5.5.5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五:建筑互动模式
5.5.6基于建筑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
6大学聚落是一个系统知识体系
6.1大学聚落概念、特征及设计简要回顾
6.1.1为什么要引入大学聚落的概念
6.1.2大学聚落的特征
6.1.3大学聚落的设计
6.2大学聚落设计方建构的回顾
6.2.1从“城市层面”到“校区层面”,再到“建筑层面”的多角度分析
6.2.2从“设计原则”到“设计策略”,再到“设计模式”的层次化推导
6.3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的结
6.3.1设计策略与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
6.3.2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的结和提炼
6.3.3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简表
6.4大学聚落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6.4.1对大学聚落建设高速增长的思
6.4.2对当前大学聚落“自上而下”建设方式的思
6.4.3对基于国情的大学聚落集约化发展的思
参文献
附录:大学聚落实证分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