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
¥
47.7
4.8折
¥
99
全新
仅1件
作者崔武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520333863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崔武杰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33863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8页
-
字数
385千字
- 【内容简介】
-
名教爱情剧是明清之际一类以维护名教为特点的才子佳人剧作。才子佳人、妻妾俱全是其婚姻基本特点。但妻妾形象不同:妻出身良家,四德俱全;妾出身贫贱,经常违背礼法。故剧作安排妻妾时遵守良者妻贱者妾;富者妻贫者妾;出身相同,姐妹相称三原则。受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影响,剧中父母、功名对婚姻起决定作用。剧作对各级科举制度描写细致。展现了科举百态:对科举成功者的奉承、对失败者的嘲讽;为虚荣,许多科举失意者成为假名士;明清之际权奸干涉科举,考生考场作弊等。也反映了明清之际的科举批判。书生科举后多任职于翰林院。这与明清内阁大学士由翰林选拔以及明清之际社会现实有关。明清之际社会动荡,而负天下太平之责者首推大学士。剧作反映了晚明政治大事如农民起义、民族战争、党争结社、奸臣宦官专权等,也描写了男风,帮闲等畸形现象。但在文学作用上:政治大事是时代背景,也代表作者的立场,而畸形现象扩大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明代文风以偏胜、*为主,清代以包容、集大成为主。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体现了由偏胜向包容、集大成转化的过渡期特征。明清之际思想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这是名教爱情剧恪守名教的根源。
- 【作者简介】
-
崔武杰,男,1981年生,山西夏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毕业,艺术学博士,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宋金戏曲、明清戏曲、戏曲文物。在《中华戏曲》《戏剧》《四川戏剧》等中文核心刊物上独立及与他人合作发表《长子县王晃村成汤庙及其舞楼碑刻考》《董解元〈西厢记〉泰和五年成书考——兼论其团圆结局》《论翰林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传奇之关系》等学术论文数篇。
- 【目录】
-
本书以五十多部名教爱情剧为研究对象, 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 对剧作的爱情婚姻、科举仕宦、时政世风、戏曲创作观念等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 一是归纳剧作婚姻模式及安排原则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二是概括剧中官职任命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其出现的时代根源; 三是考证明清之际社会现实与剧作时政世风描写之间的关系并辨析时政世风描写在剧中的文学作用; 四是通过梳理名教爱情剧创作观念的演变轨迹, 研究名教爱情剧创作与时代文学风气变化的内在关系。
内容摘要
名教爱情剧是明清之际传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基础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崔武杰著的《明清之际名教爱情剧研究/尧都学堂青年学者论丛》以五十多部名教爱情剧为研究对象,结合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对剧作的爱情婚姻、科举仕宦、时政世风、戏曲创作观念等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一是归纳剧作婚姻模式及安排原则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二是概括剧中官职任命的基本特征并探讨其出现的时代根源;三是考证明清之际社会现实与剧作时政世风描写之间的关系并辨析时政世风描写在剧中的文学作用;四是通过梳理名教爱情剧创作观念的演变轨迹,研究名教爱情剧创作与时代文学风气变化的内在关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