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答问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为国学正名,与老子面对面“交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子答问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为国学正名,与老子面对面“交流”

12.1 3.4折 36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修明 著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51120722

上书时间2024-11-15

尚贤文化济南分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修明 著
  •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51120722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7页
  • 字数 2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老子答问录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作者简介】
  刘修明,著名秦汉史研究专家。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史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史学理论研究,对中国通史也有很深的造诣。擅长从宏观角度观察、研究历史,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某些真相与规律,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独自承担“七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生与国运——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道路”,历经十年而完成。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著作多部,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从崩溃到中兴》、《老子答客问》、《儒生与国运》等;策划、主编大型通俗历史丛书《话说中国》(16卷)、《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等。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还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
三、籍贯和乡里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
九、我活了多少岁??马叙伦的考证
第二章 关于《老子》
一、《老子》成书年代 众说纷纭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 著作权属于我老子
三、文体问题 哲理诗 不是论文
四、郭沫若关于“关尹”“环渊”的大胆设想
五、杨朱和《老子》书也没有关系
六、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译》言之有据,研究《老子》不可不读
七、《老子》怎么变成了《道德经》?
八、上、下两篇怎么变成了八十一章?
九、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
十、《老子》郭店简本
第三章 关于“道”
一、“道”的内涵
二、“道”为万物之母
三、玄妙的“道”,超越“绝对理念”和“天理”
四、“谷神”和“玄牝”
五、“道”之“精”,唯物还是唯心?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为主宰
七、“玄德”云云
八、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
九、“道”:幽隐无名
十、“道”的哲学真谛
第四章 知识和知识论
一、“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二、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四、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五、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六、“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七、“使民无知无欲”是“愚民政策”吗?
八、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章 人性论
一、人的本性 性善性恶
二、节欲行善 纵欲性恶
三、婴儿无欲论 理学家的说教
四、“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五、奢靡之风的由来
六、寡欲,“道”的追求
七、贪官污吏:“盗竽”,强盗头子
八、“见素抱朴”、“去甚,去奢,去泰”
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十、“恶”的绝端表现:“乐杀人”、“强梁者不得其死”
第六章 “无为”一:原则
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是对立的
二、道的本质和行为要求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三、虚静恬淡,即无为
四、无为,是顺应自然,不是什么都不干
五、通过无为途径,才能有“德(得)”、达“道”
六、有为是倒退,使社会变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七、“为”而不过度;“为”而不为,为所欲为,乃“无为”真义
八、权势者以“有为”对抗“无为”,玩弄万民,结果以社会灾难、历史倒退付出惨痛代价
九、饱学之士不应曲解我的“无为”思想
十、疯狂有为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十一、人口问题,环境灾难
十二、“无为,无事,无味”
十三、人类文明史几乎都是“有为”的历史,信仰您老子哲学的人太少了
十四、天地的惩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十五、“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第七章 “无为”二:政治哲学
一、论政治哲学 “道”是老子政治哲学的组成部分 当权者对老子政治哲学的态度
二、“道”融合哲学、伦理、政治于一体,归结为权谋是皮相的见解,主体精神即“无为”
三、“无为”政治的指导思想、治国原则 “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
四、四种社会现象让我深思
(一)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二)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三)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四)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五、治者无为,民自顺化;治者好静,民自端正;治者无事,民自富足;治者无欲,民自淳朴
六、统治者能正己者不多?社会灾难和罪恶是统治者“有为”的结果
七、“无为”政治原则:“少扰民”
八、“无为”政治哲学:“以老百姓为心”
九、“无为”政治目标:“爱民治国”
十、“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十一、“无为而治”是柔弱和退守原则在政治上的运用
十二、当权者不甘心充当阴柔或雌性角色
十三、唯“太上之君”才能顺乎道之自然,合乎民心
十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十五、“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十六、礼,乱之首
十七、“大道废,有仁义”
十八、再论“盗竽”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十九、“民之难治”,是因“上之有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二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
二十一、“心服于德,不服于力”
二十二、真谛:“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二十三、“无为”政治哲学的策略方针:“去甚,去奢,去泰”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
一、我不是经济思想家 观点太陈旧,只有被批判的资格
二、“小国寡民”是我社会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古代社会也有社会“大怨”
四、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合乎“道”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六、“三宝”是公平、正义的表达,目的是解决自然和社会的均衡问题
七、“损不足以奉有余”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对立
八、“啬”:珍惜物力、财力的经济学法则
九、“啬”也是一种“德”(得) 上可明道,下可治身,推之可治人
十、“小国寡民”:“至德之世”(庄子)、“至治之极”(司马迁)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
一、论各家的立身处世哲学
二、道家立身处世原则:淡泊,退让
三、争、斗是世界通行原则,老子独异于人
四、“不知常,妄作,必凶”
五、“自矜者不长”
六、“自知之明”者强
七、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八、全真保性的生命哲学:摄生、护生、长生
九、“强梁者不得其死”
十、与人为善 不结怨于人 不争而顺天道
十一、正确理解“天网恢恢”
十二、“功成身退,天之道”
十三、老子处世哲学的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
一、黑格尔承认您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东方的精神代表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来自春秋时代社会大动荡
三、“反者道之动”:一是变,二是向反方向变
四、“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五、“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六、“物壮则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循环论?
八、《道德经》“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概念和范畴,是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
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世界因对立统一而存在
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十一、“祸莫大于不知足”
十二、“物极必反”“曲则全”云云
十三、老子辩证法包含质量互变的定律 (韩非的诠释,法家深化了我的思想)
十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