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艺术论丛·第16辑:戏曲骨子戏研究专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艺术论丛·第16辑:戏曲骨子戏研究专辑

19.6 3.9折 50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恒夫、聂圣哲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7124806

上书时间2024-12-20

尚贤文化济南分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恒夫、聂圣哲 著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7124806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6页
  • 字数 3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今日在戏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是所谓“老骨子戏”,譬如京剧的《杨门女将》、《沙家浜》等,越剧的《红楼梦》、《五女拜寿》等,锡剧的《珍珠塔》等,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新编的剧目因不为观众喜爱,而几乎留不下来,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老戏老演,老演老戏”。 这种认识是既看低了演员与观众,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人们喜欢老骨子戏,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老骨子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仍与现阶段广大百姓的道德要求相吻合。是凡“老戏”,其主题思想基本上都是颂扬传统优秀美德——忠诚、仁爱、孝顺、行义等品质的,而极力批判奸佞、残暴、骄横、自私等行为。二是老骨子戏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戏曲艺术的审美特性为歌唱的情感性、动作的程式性、表演的技艺性与语言的俚俗性。三是老骨子戏为演员提供了“用武之地”。戏曲演员在习戏时,无论是唱曲,还是表演,都是用老戏作为教材的,他们由演习老戏而掌握了戏曲的表演体系。鉴于老骨子戏巨大的艺术价值,本刊在这一辑专门探讨部分演出时间较长、观众评价较高的剧目之所以具有旺盛的舞台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以期对戏曲的振兴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出版过16部戏曲理论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上海大学出版社有着深度合作的关系。

【目录】

从《十五贯》现象谈昆曲的自救与被救/周立波

 

天衣端赖巧织成——从“钱”看昆剧《十五贯》的“针线”得失/吴 戈

 

解析张继青“二梦”之表演艺术/顾聆森

 

试论《水浒传》与《水浒记》的文体转换与文化内涵/姜维枫

 

个性以辣,风格以情——观北昆《李慧娘》/曲六乙

 

古典艺术进入现代舞台艺术的成功尝试

 

——谈青春版《牡丹亭》两点可贵的经验/李 晓

 

从剧本改编看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李 娜

 

新编历史昆剧《班昭》的“史”与“戏”与文人情怀/王蕴明

 

莆仙戏《团圆之后》的出色成就/郭汉城

 

永远的陈三与五娘——论梨园戏《陈三五娘》/黄文娟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的艺术特色/王 林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红灯记》缘何仍受青睐/李小红

 

京剧《成败萧何》中的萧何形象

 

——史册上、传统剧目中与生活里的萧何形象的叠合/朱恒夫

 

现代意识与古老形式的神交——京剧《白蛇传》魅力探源/黄桂娥

 

理璞得宝 仍有瑕疵——评田汉的《白蛇传》/朱恒夫

 

回味婺剧《断桥》的表演艺术/赵祖宁

 

表现传统道德与散发泥土气息是

 

淮剧《秦香莲》生命力长久不衰之原因 /孟明娟

 

贴合着底层观众道德观与审美趣味的淮剧《打碗记》/钱 成

 

戏曲艺术出新的一块丰碑——秦腔现代剧《血泪仇》浅析/韩邦利

 

略论秦腔《三滴血》及其改编/王 烈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从豫剧《清风亭》谈起/王建浩

 

豫剧《穆桂英挂帅》成功的经验/徐 冰

 

豫剧《朝阳沟》——民间文化形态的创作/陈国华

 

解读豫剧现代戏经典之作豫剧《朝阳沟》/ 李书奇

 

越剧《西厢记》缘何长演不衰/张潇雨

 

巧妙精致的叙事结构——《五女拜寿》艺术探析/倪金艳

 

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为经典的经验 /许 元

 

从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透视中国普通百姓的戏剧审美趣味/赵炳翔

 

京剧《白蛇传》/黄桂娥

 

彩蝶双双久徘徊——川剧《柳荫记》的艺术魅力/李小红

 

川剧《四姑娘》的艺术成就——兼谈现代戏的继承与革新/涂 沛

 

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的黄梅戏《天仙配》/王凤娟

 

黄梅戏《女驸马》中旦角性格与政治理论/阎 岩

 

谈调腔《闹九江》/谭志湘

 

戏曲应该与时代同行——论评剧《杨三姐告状》/王建浩

 

向死求生的生命之歌——观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王蕴明

 

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曲剧《陈三两爬堂》中的陈三两形象/柏 岳

 

高甲戏《连升三级》的文化解读/王四达

 

生命之树常青的粤剧《搜书院》/黄鈳涵

 

明镜亦须勤洗磨——漫谈锡剧《珍珠塔》的整理改编/周育德

 

两部《庵堂相会》的滩簧文本分析/朱恒夫

 

苏剧之拔萃戏码——《花魁记》散论/顾聆森

 

精彩改编为经典加分——谈新版沪剧《雷雨》/褚伯承

 

《两把剪刀》 一场悲剧/董妍均

 

关目设计精巧 演唱富有魅力——论蒲剧《法门寺》/张春娟

 

梅花版《打金枝》续写晋剧辉煌/郭汉城等

 

一枝根植于泥土的鲜花吕剧《姐妹易嫁》/宋希芝、王友贵

 

草根艺术的力量——山东梆子《墙头记》艺术魅力分析/宋希芝、王友贵

 

吕剧《小姑贤》的审美文化透视/宋 敏

 

吕剧《小姑贤》的语言艺术/郭庆花

 

老戏新演——汉剧《宇宙锋》与同名京剧的互动及其经典化之路/熊杰平

 

二度梅花万古标——汉剧《二度梅》的生成与流变/孙向峰

 

慷慨悲歌 大开大阖——汉剧《哭祖庙》探析/刘威利

 

源于民间,还于民间——论楚剧《葛麻》的艺术手法/马舒婕

 

论楚剧《推车赶会》的艺术魅力/马舒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