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非常人物(慈禧与恭亲王)9787802147331
¥
2.99
1.0折
¥
29.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马东玉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802147331
出版时间2009-09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802147331
上书时间2024-08-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恭亲王奕诉和慈禧太后是有清一代的非常人物。他们对清朝的命运兴衰、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随着开放的历史脚步,宫廷史、帝后史也不断向社会开放。慈禧与恭王不再是人们生疏的人物,他们的大事,人们也大体了解一些。然而,这两个同时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非常人物,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仍令大家费猜。他们或联合、或斗争的历史,应向大众揭示;他们的关系又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应是史学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对象。
作者简介
马东玉,生于194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曾国藩大传》《张之洞大传》《出轨的历史——真实的武则天》《正说清朝非常人物——慈禧和恭亲王》《从晚清重臣到立宪皇帝——真实的袁世凯》《梁漱溟传》《八国联军侵华史》《雍正帝本传》《清代社会文化——清代人物传稿》《清朝通史》(成同卷)《辽宁通史》(经济卷);主编合著出版《中日关系全书》《清代全史》《中华百科要览》《中国历史学大词典》《经济人物列传》《中华魂‘廉政卷》《中国近代史》等书。发有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一 道光最宠爱的皇子
二 虚伪战胜了率真,储位旁落
三 易水潇潇,子建哀哀
四 不幸的兰儿
五 危急存亡之秋,身膺重寄
六 一宫同驻,两处闲愁
七 身受钦差,挽救危局
八 联合发动辛酉政变
九 “垂帘”太后与“议政”王爷
十 重用汉员,激浊扬清
十一 求言求学
十二 “垂帘”太后与“议政”王爷的矛盾初起
十三 慈禧支持恭亲王,推行洋务“自强”运动
十四 奕诉杀了“小安子”,让慈禧有口难言
十五 恭亲王反对修复圆明园遭到严谴,也有口难言
十六 同治帝病死前后的权力争夺
十七 为“求富”,共同开办民用企业
十八 恭王看外人打电报表演,兴奋地向太后讲述……
十九 马拉火车走,留学半途归
二十 吴可读尸谏为哪端
二十一 慈安突然薨逝,疑为慈禧加害
二十二 “清流党”与慈禧、恭王
二十三 “甲申易枢”:慈禧罢黜奕訢及其班底
二十四 亲王赋闲太后修园
二十五 听政、训政、大婚、归政,她是演员兼导演
二十六 为向日本“求和”,慈禧与恭王再度合作
二十七 戊戌变法中,慈禧的态度到底如何
二十八 她与众多帝国主义国家为敌的原因
二十九 以义和团为仇洋泄愤工具
三十 慈禧一怒,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三十一 慈禧西狩
三十二 罪己变法
三十三 慈禧的预备立宪
内容摘要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执政48年中,对于政务掌握相当严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勉力维系并且牢牢掌控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局面。
恭亲王身为皇子、亲王、议政王、军机揆首,一生五起四落,断断续续执政三十一年。
慈禧和恭亲王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此二人的一人有无,或者关系改变,中国近代的历史都将重写,而如今的现实社会也将改变。
精彩内容
一 道光最宠爱的皇子恭亲王奕訢比慈禧大三岁,他们的出生地都在北京城,但一个生在皇宫一个生在一般京官的家庭。他们是如何走向同一个斗争舞台的,这得分别记述。因奕訢先出生三年,只能从恭王先说起。
道光十二年严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半夜丑时,北京城沉沉黑夜。紫禁城启祥宫内乐道堂却灯火辉煌,道光皇帝的静妃博尔济吉特氏生下了一个男孩,他便是本书传主之一的恭王奕訢,道光帝的第六位皇子。
道光帝一生有子9人、有女10人。奕訢出生时,长兄奕纬、次兄奕纲、
三兄奕继相继死去,上面只剩下四兄奕詝、五兄奕誴,奕訢是实际的皇三子。两位兄长都是道光十一年六月生,仅比他大一岁。
道光连丧三子,又连生三子,他是悲是喜只有他个人清楚。皇子是皇位的继承人,皇帝对后妃的生子极为重视,皇子多了就多了继位的保险系数;但多了又不知让谁继位,也是皇帝的愁事。
为有一个极佳的继位者,皇帝对皇子都一样严格培养教育,但因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个人努力,结果却大不一样。奕訢的资质超过其他兄弟,个人也极为努力,史书一致记载道光对他“最钟爱”。
所谓“母因子贵”,从道光对奕訢生母的态度变化,也可看出道光对奕诉的特别宠爱。清朝后宫制度,皇后以下,妃嫔位次分为七级,即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奕訢生母入宫时赐号静贵人,道光六年生皇二子晋升为嫔,这年她15岁,道光45岁。她妙龄美貌,道光九年生皇三子、十年生皇六女。而当奕訢出生不久,她则被道光直晋升为贵妃。此时,孝慎皇后去世,皇四子奕詝的母亲循序升为皇后,奕訢的生
母已仅次于皇后,居于第二位了。
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訢8周岁时,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死去,祖制规定三位皇后之外不许再立后,命祥妃总摄六宫,转瞬又把祥妃降为贵妃,改命奕訢生母静贵妃总摄六宫,兼责抚育皇四子奕詝。
道光帝如此重视静贵妃,显然意在奕訢。奕訢的两位皇兄,五兄奕誴“状貌粗拙”,“动止率略”,道光久已讨厌他。四兄奕詝是继皇后孝全所生,自然地位非凡,但孝全已死,现由静贵妃抚养,而静贵妃则是事实上的皇后。这,意味着什么?奕訢、奕詝都尚幼,也许未去深思。但朝堂上下却认定事态发展,奕訢怕是要继承大统,认定道光最钟爱的皇子是奕訢。
但是,要让皇父喜爱,作为皇子个人还要付出努力,因为最好的皇子是皇位继承人,皇帝要保证江山统治的可靠传承,在有几个皇子的情况下,会选择最优秀的,而最优秀的才是皇帝最喜爱的,除非那个皇帝昏得不能再昏。
奕訢在诸皇子中做的就最好,也最优秀;道光帝也不算是昏君,所以他也最爱奕訢。
其实,皇帝培养皇子,一般都是极为严格的,甚至达到苛酷的地步。
不像一般人所认为,清政府腐败,皇帝无能,子孙纨祷。就才学而言,哪个皇帝都可换几个状元的,因为他们有最好的学习条件和最优秀的老师,教育又超常严酷。
奕訢4周岁(道光十七年)就离开乳母,进入上书房读书了。上书房在乾清门北侧,凌晨时刻由钦天监选好吉日,总管太监领着小皇子奕訢由内宫出发,走过隆宗门到日精门外的南屋给孔子位行礼,再去上书房拜见诸位帝师。
P1-4
- 配送说明
默认申通发货!
— 没有更多了 —
包装结实,品相不错,老板人也很好,很爽快
全新无拆封,店主是话不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