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西安:废都斜阳
  • 老西安:废都斜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西安:废都斜阳

23 23 九品

仅1件

安徽淮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贾平凹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09646

出版时间1999-09

版次第1版

印刷时间1999-09

印数20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17页

定价23元

上书时间2012-06-1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书名:老西安 废都斜阳原价:23元作者:贾平凹 著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日期: 1999-9-1ISBN:9787534409646字数:页码:版次:装帧:开本:商品标识: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策划、编辑,正是基于这一彻悟\'之上,对图和文的采集、插接、修剪和编排费了不少心思,力图使图文在时空两个层面上结合,时而同步,时而分离,时而重叠,时而交错,时而观照,时而融合。目的只是一个,让读者在\'眼花缭乱\'中\'迁想妙得\',轻轻松松读完这套话题并不轻松的丛书。内容提要本书对图和文的采集、插接、修剪和编排费了不少心思,力图使图文在时空两个层面上结合,时而同步,时而分离,时而重叠,时而交错,时而观照,时而融合。目的只是一个,让读者在眼花缭乱中迁想妙得,轻轻松松读完这套话题并不轻松的丛书。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克。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个充满历史遗存的城市。 西安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31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目录第一章 秦砖汉瓦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正剧与野史贤德的踪迹文物出生的故事灿烂又离奇第二章 不敢谈繁华老街巷,并不遥远的记忆功满三秦,怨满三秦漫长的冬季里……赞美与咒骂第三章 斯文之地 灵性之地斯文满长安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古都,难以清静我的西安作者介绍暂无文摘书摘 该提说到象艺了。西安的象棋一直比围棋受到重视和普及,如同北方人崇尚黄金,南方人崇尚珠玉一样,象棋粗犷、激烈和明快是宜于西安人性情的。象棋爱好者可以在家中对局,或街头巷尾聚弈,飞炮跃马的中心场所却都在茶馆,老西安著名的象棋茶馆就数骡马市的毛家茶馆,国民市场东南角的仁义茶社,城东北角的张家茶社和甄家茶馆。清末至解放前,这些茶社门前都摆一盘枣木棋子,全城名手各在馆中坐镇立擂,四方棋手报名挑战,观者如潮,就悬挂大盘,热闹时躺椅坐完,条凳坐完,数百人不得不手托茶壶站着看棋盘挂棋。这期间出了多少名手,单毛家茶馆坐镇的就有经棋艺群众评出的五虎上将。 五虎的头虎叫赵栓柱,平日以卖香烟、瓜子为业,棋风剽悍强劲,威震一时。山西棋雄柴天和打遍西安别的茶馆无敌手,寻上赵栓柱,一战赵胜,二战柴输,柴天和不服,自己买蜡来夜斗,一个通霄下来,柴天和灰头黑脸出了茶馆直去车站返晋,从此不再到西安。但是,赵栓柱因谋生困难,十数年息影象坛,西安群雄无首,各据一方,无人统一江山,到了1949年初春,赵栓柱突然出现在毛家茶馆,已是弯腰驼背,满头白发。消息立即传遍全城:头虎出山了!设擂那天,馆内馆外人挤得水泄不通,外层的人看不清棋盘,只听得内层人惊呼声、赞叹声、叫绝声,便见上擂者一个一个败下阵来,直到夜幕降临,再无应战人,赵栓柱盘脚搭手坐在蒲团上,抚摸着那副玩了半生的枣木棋子,一行老泪潸然而下。待到第二天,众棋迷抬着一面匾来馆中拜他为长安棋圣,老棋手却于头天子夜悄然离城了,而从此下落不明。 到这里,不能不说说秦腔了,说秦腔又怎能避开了易俗社呢唐玄宗在长安宫廷中时,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戏剧活动家的气质,他爱女人,更爱艺术,不但亲自编排曲舞与杨玉环演艺,并设立了专门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 “选坐部使子弟三百人,教于 梨园”。梨园是戏曲的代名词,历代的戏班所敬神主就是唐玄宗,如同妓院是设立猪八戒神牌一样。唐时的梨园就在当今市的北郊大白杨村,而西安的戏曲艺人早在二百年前就于骡马市建立了“梨园会馆”。有传统的渊源,西安的剧社代代不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戏剧家,民众是听戏、看戏、自己清唱作乐更成了生活的重要内容。曾发生过一个军人因犯军法被五花大绑拉上了断头台,他突然激愤地吼唱了一段秦腔,使他的将领念其豪爽赦罪还生。辛亥革命前后,西安进步的知识分子组织了易俗社、三意社、榛芩社、正俗社,以鲜明的民主主义观点编演新戏,寓教于乐,启发民智,易风移俗,其中易俗社最为有名。1924年的夏天,鲁迅先生和北师大教授王桐龄、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南开大学教授陈定谟、北京大学夏元以及孙伏园等十多人应邀到西安讲学,其间就专门到易俗社看戏。先生是南方人,在西安不服水土,数天里腹泻,又听不懂陕西话.特意请在西安的绍兴人来解说,当解说人讲他们初到西安看戏,一是觉得西安人唱戏要嘴大喉咙粗,二是自己的耳膜受不了,曾相互打趣:  “谁谁谁某事若是说谎,就罚他去看秦腔”,先生乐得仰天大笑,却言:话一时听不懂也不习惯,但戏的内容好,表演好,尤其曲牌好。他竟在不足二十天的西安之行中五次去易俗社,并亲题“古调独弹”四字赠与易俗社。那时的易俗社里正唱红的是花旦刘箴俗,他十岁上粉墨登场,演出《慈云庵》、  《忠孝图》,即被誉为“神童”和“虼蚤红”,十三岁上出演《青梅传》观者如潮,一时城内交通堵塞。1921年易俗社赴汉口演出,适逢欧阳子倩先生的南通伶工学社也在那里演出,欧阳予倩特别赏识刘箴俗,说:我尤喜欢刘箴俗,他实在有演戏的天才……他的身材窈窕而长,面貌并不是很美,但一走出来,就觉得他有无限动人之致……后精心排演《蝴蝶杯》、  《夺锦楼》、  《西施浣纱》,一时出现“北梅南欧西刘”之说。鲁迅先生在易俗社看过刘箴俗的《美人换马》返回北京不久,还是这出《美人换马》,刘箴俗再次登台,忽然一句未唱完跌倒台上不省人事,从此卧床不起,拖延到十二月去世,年仅二十二岁。天才短命,名伶早夭,公葬那日送灵的行列长达二里之遥,那个孙伏园得知刘箴俗去世,与人说起刘箴俗:刘箴俗三个字在陕人的脑筋中已经与省长差不多大小了,你如果说刘箴俗不好,千万不要对陕西人说,因为陕西人无一不是刘党。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