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
¥
22.8
3.4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进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511555670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进 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155567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3页
-
字数
187千字
-
丛书
人民日报学术文库
- 【内容简介】
-
《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社会环境依托和时代发展背景,以社会发展的全局化思维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试图在媒体融合趋势下找寻一条更优化路径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其中以传播学理论为辅,将焦点聚集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研究,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媒体融合进程中传播者灌输方式、理念的革新、转型、探索,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意蕴和旨归。
- 【目录】
-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选题创新点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二)国外研究情况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传播学相关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媒体融合的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一)传播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通俗性
(二)传播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三)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消除距离感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识形态性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性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
第二节 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基本概念
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发展趋势
(二)国内发展趋势
三、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媒体融合的关系
一、媒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能够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
三、顺应媒体融合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能够产生长效社会
效益5l
第二章 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传统方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渠道
一、常规化的纪念活动
二、规范化的大众传媒
三、制度化的教育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成功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二、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三、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
四、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
五、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力所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局限
一、形而上理想目标导向的教条性明显
二、以单一集中传播为主要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向度上的单向化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式上的程式化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上的教条化
第三章 媒体融合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带来的改变
第一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渠道和空间得到了拓展
一、传播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二、传播向度由单向传播向交叉传播转变
三、传播的时空限度向随机转变8l
第二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内容由相对简单向复杂多样转变
一、信息数量上由少量向海量转变
二、信息内容上由简单向复杂转变
第三节 媒体融合改变了受众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一、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转变
二、受众处理信息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媒体融合使传播效果由可控向不可控转变
一、传播主体由信息把关人向信息引导者转变
二、受众在自媒体传播中角色转换为传播者
第四章 媒体融合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面临的挑战
一、受众自我本位性增强
二、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媒体责任被分散
三、庞杂信息冲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影响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的机遇
一、媒体融合使受众覆盖面变广
二、媒体融合延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渠道
三、媒体融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形式
第五章 媒体融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媒体融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指导思想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二、以传播规律为依据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三、以社会发展实际为参照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第二节 根据媒体融合新特点适时调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
一、分受众设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
(一)面向积极受众的传播
(二)面向消极受众的传播
二、分领域采取灵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
(一)时效性媒体
(二)出版系统
(三)社会生活系统
三、进一步强化传播主体间的协同配合
(一)发挥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主流舆论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二)增强传播者个体的传播意识
(三)传媒、文化领域不能完全市场化
第六章 媒体融合趋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思考
第一节 发挥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主流舆论引导作用
一、不松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媒体融合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净化传媒内容市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根源于马克思主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进程
第二节 扩大新媒体在媒体融合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一、以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平故事为载体
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
三、将现实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用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读
四、由显性传播为主向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双重点转变
五、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媒体融合进程凸显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对更广受众覆盖平台的需求
(三)是规范传媒娱乐、规范传播媒体,杜绝大众传播功能娱乐化的需要
(四)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平台和阵地的需要
(五)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长效性的需要
(六)践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需要
第三节 重视传播效果
一、研究受众接受心理,转变话语机制
二、增强媒体、受众互动水平,完善反馈机制
三、提升媒体亲和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处理应急事件、化解负面舆情的能力
第四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想传播模式及效果评价标准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的理想模式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评价标准
(一)随意注意层面上的内化转为外化
(二)随意注意层面上的外化转化为随意后注意层面的内化
(三)随意注意层面的内化转化为外化形成自觉行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