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态构成设计\赵芳
¥
16.2
4.3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赵芳 编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2444815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芳 编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244481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适合各设计专业要求的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用各领域设计作品,深入浅出地分析构成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书中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引用中、外文化艺术中的名家名品加以分析,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设计要素与技法,开阔视野,提高感知与创新能力。本书既可作为“构成”教学教材,又可供学生自学之用。
- 【目录】
-
0 绪论
0.1 “构成”含义
0.2 构成设计的源泉
0.3 构成教育的特征和目的
1 平面构成
1.1 平面构成的概念
1.1.1 平面构成的定义
1.1.2 平面构成的特点
1.1.3 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1.1.3.1 材料
1.1.3.2 工具
1.1.3.3 计算机
1.2 平面形态构成的造型要素
1.2.1 什么是形态
1.2.1.1 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
1.2.1.2 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1.2.1.3 消极形态和积极形态
1.2.2 构成的思维
1.2.2.1 形象思维
1.2.2.2 抽象思维
1.2.2.3 灵感思维
1.2.2.4 创造性思维
1.2.3 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1.2.3.1 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点
1.2.3.2 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线
1.2.3.3 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面
1.2.3.4 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体
1.2.4 基本形
1.2.4.1 基本形的概念
1.2.4.2 基本形的组合方法
1.2.5 图形知觉
1.2.5.1 图形与背景
1.2.5.2 知觉的整体性
1.2.5.3 知觉的投射性
1.2.5.4 知觉的恒常性
1.3 群化组合构成
1.3.1 概念
1.3.2 群化组合构成的方法
1.3.3 群化组合构成要求
1.4 逻辑构成
1.4.1 基础骨格
l.4.2 重复的构成
1.4.3 近似构成
1.4.4 特异构成
1.4.5 比例构成
1.4.6 渐变构成
1.4.7 发射构成
1.5 对比构成
1.6 密集构成
1.7 空间构成
1.7.1 空间与形态
1.7.2 空间的心理量感
1.7.3 空间的形式
1.7.3.1 一维空间
1.7.3.2 二维空间
1.7.3.3 三维空间
1.7.3.4 四维空间
1.7.3.5 全方位空间
1.7.3.6 矛盾空间
1.7.3.7 幻想空间
1.8 意象构成
1.8.1 抽象构成
1.8.2 想象构成
1.8.2.1 形象的重叠
1.8.2.2 轮廓线共用
1.8.2.3 变像
1.8.2.4 同构
2 色彩构成
2.1 色彩的基本原理
2.1.1 色彩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1.2 光与色
2.1.2.1 可见光谱
2.1.2.2 物体色的产生
2.1.3 色彩三属性
2.1.3.1 色相(Hue,简写为H)
2.1.3.2 明度(Value,简写为V)
2.1.3.3 纯度(Chroma,简写为C)
2.1.4 表色体系
2.1.4.1 蒙塞尔色立体
2.1.4.2 奥斯特华德色立体
2.1.4.3 日本色研究所色立体
2.2 色彩知觉
2.2.1 色彩的适应性
2.2.2 色彩的恒常性
2.2.3 色彩的错觉
2.2.4 色彩的易见度
2.3 色彩对比规律
2.3.1 色彩的同时对比与相继对比
2.3.2 色相对比
2.3.2.1 原色对比
2.3.2.2 间色对比
2.3.2.3 邻近色对比
2.3.2.4 类似色对比
2.3.2.5 对比色对比
2.3.2.6 补色对比
2.3.3 明度对比
2.3.4 纯度对比
2.3.5 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的关系
2.3.5.1 面积与对比
2.3.5.2 形状与对比
2.3.5.3 位置与色
2.4 肌理
2.5 色彩心理
2.5.1 单纯性心理效应
2.5.1.1 色彩性质
2.5.1.2 色彩的冷暖感
2.5.1.3 色彩的空间感
2.5.1.4 色彩的重量感
2.5.1.5 色彩的洁净感与新旧感
2.5.2 间接性心理效应
2.5.2.1 色彩联想
2.5.2.2 色彩象征
2.5.2.3 色彩喜好
2.5.2.4 色彩与音乐
2.6 色彩的采集与归纳
2.6.1 采集
2.6.2 归纳
2.6.3 色彩的源泉
2.6.3.1 自然色彩
2.6.3.2 中国传统色彩
2.6.3.3 绘画颜料色彩
2.7 色彩混合
2.7.1 加法混合
2.7.2 减法混合
2.7.3 中性混合
2.7.3.1 旋转混合
2.7.3.2 空间混合
2.8 色彩调和
2.8.1 统一性调和
2.8.1.1 色相统一性调和
2.8.1.2 明度统一性调和
2.8.1.3 纯度统一性调和
2.8.2 面积调和
2.8.2.1 以明度为基准的面积调和
2.8.2.2 以彩度与明度同时为基准的面积调和
2.8.3 对比秩序调和
3 立体构成
3.1 从平面到立体
3.1.1 确定平面
3.1.2 从平面到半立体
3.1.3 从平面想象立体
3.2 形态艺术感觉
3.2.1 量感
3.2.1.1 体量
3.2.1.2 创造量感
3.2.2 空间感
3.2.2.1 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
3.2.2.2 心理空间的创造
3.2.3 美感要素
3.2.3.1 统一与变化
3.2.3.2 均衡
3.2.3.3 对比与调和
3.2.3.4 节奏与韵律
3.2.3.5 境界
3.3 肌理
3.3.1 肌理的分类
3.3.2 肌理的表现
3.3.3 肌理的触觉效果制作
3.3.3.1 板式折屈切割法
3.3.3.2 集聚法
3.3.3.3 绘制法
3.3.3.4 表面处理法
3.3.3.5 拼贴法
3.3.3.6 编织法
3.4 形态与材料
3.4.1 材料的分类
3.4.1.1 按物质结构分类
3.4.1.2 立体构成材料分类
3.4.2 材料的构成及表现方法
3.4.2.1 线材构成
3.4.2.2 面材构成
3.4.2.3 块材构成
3.4.2.4 线、面、块的综合构成形式
3.5 动立体和光立体构成
3.5.1 动立体构成
3.5.2 光立体构成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