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 8.2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谭必友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7756364
上书时间2024-11-07
武陵山民族走廊是一个有许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民族走廊与文化长廊。这里的文化一方面养育了武陵山区历代英雄儿女,另一方面也给历史留下太多的印象,或者神秘,或者传奇,或者恐怖,不一而足,使外界难以正确了解。这种文化也给当代武陵山各民族的发展带来机遇、带来挑战、带来难题。本书将武陵山民族文化的正面形象通过版块清晰、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消除武陵山民族文化历史上的负面形象,催生武陵山民族文化的当代形式。这是编写本书的根本宗旨,即:发掘正面价、弘扬各民族的主体精神、催生当代形式、实现当代价。这是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教材,或者教辅参考书,适合《武陵山民族文化概论》、《武陵山民族文化研究专题》、《武陵民族走廊研究专题》、《武陵山故事与文化》、《南方民族文化概论》、《武陵山开发研究专题》等本专科生、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系列学术讲座等课程的教学用书或辅助性教材。同时,为了解武陵山区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多视角的普及文化读物。说明:武陵:指国家新确定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所覆盖的地域。大致包括:湖南省的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重庆的黔江区(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贵州铜仁地区与黔东南州,以及湖北省宜昌市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邵阳市的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这个地域内的民族与文化,都是本书阐述的对象。神韵:原本是指艺术境界,我们借用来描述武陵山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品。有传奇之处,但比“传奇”有境界;有神秘之处,但比“神秘”有内涵;有世俗之处,但比“世俗”有修养;有浪漫之处,但比“浪漫”更精神。融合了天然纯真与主体进取于一体的一种品质。故事:这是对本教材学科性质的定位。总体来说本教材属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根本性特点,就在于它的故事性。没有故事就没有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通过田野的方法获取研究的材料,通过田野中搜集的故事来梳理文化事相。故事是我们阐述文化的基本载体。所以,我们采用“故事”作为书名。当然,具体到各个章节,作者们可以根据需要,寻找适合自己写作的学科侧重点。因为是教材,所有故事也不必都是通过自己的田野作业去搜集。凡是前人已经阐述过的故事都可以采用。本书提议之初,很多学者建议,把书名改为“历史与文化”。这个建议很好,我们也曾使用过这个书名申报课题。但经过反复讨论,认为使用“历史”很容易把本教材导入到以前的“历史类”教材中去,所以不用。另外,使用“故事”一词,对当代大中学生读者群体,有更好的吸引力。适合大中学生的阅读心理。文化:这是本书的落脚点,即阐述“文化”。阐述武陵山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内在品质、文化属性、外在表现、及其对于现代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特殊意义。
谭必友,1968年2月生,男,土家族,湖南凤凰人。现任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学术简历:1991年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吉首大学任教。2003年9月考上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民族学家杨建新教授学习民族社会学,2006年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调入中南民族大学任教。2008年9月至今担任民族学系主任、民族学硕士点负责人,2011年6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3年调入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4月,受聘于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秦皇岛)全职教授,担任民族关系所所长。二、学术自述:自1991年6月从事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以来,在《民族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在苗疆读历史”系列学术专著3部,主编(执行主编)大型学术文集《中国湘鄂渝黔边区研究》5部,《细节如何决定成败》等编著3部。“在苗疆读历史”之一《古村社会变迁——一个话语群的分析实验》2005年出版以来,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有学者认为“话语群”概念的提出,为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至今已有10多位学者引用、评价过话语群理论。“在苗疆读历史”之二《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2007年初版,2009年再版。“在苗疆读历史”之三《田野中的文化呈现——穿越文化浸洗的廪嘎人歌舞研究》(作者)2010年7月出版,8月底登上新华书店畅销书周排行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