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

6.2 2.8折 22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善侃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0472438

上书时间2024-11-24

尚贤文化保定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贺善侃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2438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7页
  • 字数 2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东华人文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近年来,作者指导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这一专题,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写成了系列学术论文(大部分为硕士论文)。本书就是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经作者系统整理撰写形成。全书分为九章,导论论述了现代科技的社会化;第一章“推动社会经济”在张新硕士论文《论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整理而成;第二章“拓展社会交往”在吴广升硕士论文《论科技的发展与交往形式的演变》基础上整理而成;第三章“推进法律更新”在魏浦雅硕士论文《论法律对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基础上形成;第四章“促进社会转型”在张艳阳硕士论文《论社会技术形态与社会转型》基础上整理而成;第五章“开阔认识领域”以周德红硕士论文《科学技术发展与认识主客体关系的拓展》为基础并吸收周美伦论文《对博客现象的哲学透视》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第六章“提升决策水平”在彭慧娟硕士论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理性决策研究》基础上整理而成;第七章“强化人文关怀”在高淑桂硕士论文《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实质探究》基础上整理而成;余论“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在吴剑飞硕士论文《论科学家的伦理责任》基础上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贺善侃,现任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逻辑思维与科学认识论。1997年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已出版专著《发展哲学研究论纲》、《实践主体论》、《辩证逻辑与现代思维》、《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创新思维概论》,主编《社会哲学引论》、《思维艺术学》、《改革:中困现代化之路》、《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共30多本。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月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次获学术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奖。
【目录】
前言
导论现代科技的社会化
一现代科技的社会化本性
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功能
三现代科技的社会化价值

第一章推动社会经济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一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领域的五次革命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四“信息化”概念界定

第二节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
一C.弗里曼等人的“技术经济模式”理论
二信息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社会经济结构演变中的具体表现
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

第四节对当代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一关于我国信息化发展道路问题
二关于“数字鸿沟”问题
三关于全民信息意识问题

第二章拓展社会交往
第一节前信息社会科技发展与交往形式的历史演变
一人类交往形式历史演变的一般规律
二前信息社会人类交往形式的演变历程
三前信息社会的社会交往与科技的互动
四前信息社会科技影响交往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网络交往新形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促成网络交往形式的形成
二网络交往形式的新特点
三现代信息技术促成交往形式变革的新机制

第三节网络交往推进社会文明发展
一交往的社会功能
二网络交往的社会作用
三现代科技推进交往发展趋势展望

第三章推进法律更新
第一节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手段
一科学发展影响法律理论和观念
二现代技术发展影响法律手段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法律更新表现种种
一推动立法的发展
二推动司法、执法的发展
三推动法律意识的进步
四推动法学研究方法的更新
五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法律的复杂性

第四章促进社会转型
第一节社会技术形态: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一社会形态与社会转型
二技术发展与社会技术形态变迁
三社会技术形态变迁推动社会转型

第二节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转型
一信息技术促成信息化社会的形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当代社会转型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技术形态
二中国社会技术形态转型之路

第五章开阔认识领域
第一节基于经典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认识主客体关系论述
一古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古代科学
二近代哲学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代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主客体关系的论述与近现代科学发展

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对认识主客体关系的新揭示
一主体性原则的加强
二关注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
三主客体交互作用中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新揭示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类认识领域的新拓展
一认识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强化
二虚拟实践形式的出现
三知识共享思想平台的构建
四沟通“三个世界”快捷通道的形成

第六章提升决策水平
第一节理性决策的演进与困惑
一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三理性决策优化条件分析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决策的完善
一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现状
二信息技术何以支撑决策
三信息技术的非完备性

第三节信息技术与认知的拓展
一信息技术与主体认知
二信息技术与主体实践
三信息技术支持决策的未来展望

第七章强化人文关怀
第一节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及其实质
一科技发展中人文忧患表现
二科技时代人文忧患成因及实质

第二节科技的本性: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一科技统一于人文
二人文离不开科技
三认识的误区:割裂科技与人文的缘由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文忧患的现实途径
一确定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视野
二确立协调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新途径

余论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
一凸现科学家社会责任的缘由
二科学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三正确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