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15.6
3.9折
¥
3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孙国华、朱景文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0203454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国华、朱景文 编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4
-
ISBN
9787300203454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2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丛书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内容简介】
-
《法理学(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是供大学法科本科生使用的法理学教材。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探讨法和法律调整的一般原理。在这一编中,首先说明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价值、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等一般性问题。继而说明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说明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律调整、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法律渊源、法的效力、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责任、法律意识、法律文化等,并围绕着基本范畴展开相应的法学原理。
下编探讨当代中国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法和法治的一般原理,寻求一种“面对中国”的法学理论。在这一编中,首先阐述新中国法制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当代中国法的创制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而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明中国法治的发展进程及特点、法治理论的特色等,阐明法治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分析,大致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线路图”和着力点,说明法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
本书力求简洁说明法学和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直面“中国问题”,致力于理解和说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整体状况,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我们注重吸纳国内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注重将有关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方针及理论等融入论述。
- 【作者简介】
-
孙国华,1925年生,河北阳原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系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奠基人之一,2012年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朝阳校友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央电大法理学主讲教授,曾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法学规划小组成员、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高级讲师。
朱景文,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客座教授,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任教授;201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等。出版《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社会学》、《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等著作。
- 【目录】
-
绪 论 1
第一节 法学的特点及其体系 1
第二节 法学的发展历程 3
第三节 法理学的特点及其学科地位 6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7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9
上编 法和法律调整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17
第一节 法学术语“法”和它的外部特征 17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20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26
第四节 法的定义 28
第二章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3
第一节 法的起源 33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39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4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45
第三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50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50
第二节 法的价值概述 54
第三节 法的价值目标体系 59
第四章 法律调整 70
第一节 法律调整概述 70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和类型 73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过程 74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80
第五章 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 82
第一节 法的构成要素 82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87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分类 90
第四节 法律体系 93
第六章 法的渊源和效力 101
第一节 法的(形式)渊源 101
第二节 法的效力 109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112
第七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116
第一节 法律解释 116
第二节 法律推理 125
第八章 法律关系 133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133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136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138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142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45
第九章 法律行为和法律责任 150
第一节 法律行为 150
第二节 法律责任 157
第十章 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162
第一节 法律意识 162
第二节 法律文化 168
下编 中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17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177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 184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192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点 192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200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205
第一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制度 205
第二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210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13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22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执法 22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适用 22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232
第四节 法的实施的效果 237
第十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242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242
第二节 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 24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50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54
第十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经济建设 2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生产方式 2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市场经济 268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经济改革 273
第十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建设 2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政党 284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政治改革 290
第十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文化建设 2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 2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与宗教 302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文化建设 305
第十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建设 310
第一节 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310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民生建设 315
第三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320
第二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生态文明建设 3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意义 329
第二节 以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3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