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饲料供需研究
¥
10.8
3.6折
¥
30
全新
仅1件
作者冉娟、王济民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09234161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冉娟、王济民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109234161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2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饲料粮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仅考虑个别品种易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从整体上厘清精饲料供需。
从主要精饲料原料生产与供给看,饲料可供给总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产量增长速度(1980-2014年增长比例分别为281%和113%)。影响精饲料原料生产的因素在种植业有饲料粮市场价格波动、与竞争品成本收益比较、国家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等。加工业则考虑主产品生产因素、工艺水平、深加工产品深度与需求及本身饲用性能等。借鉴Nerlove的适应性预期和局部调整模型,建立玉米和豆粕糠麸饲料供给量对价格的供给反应两个函数,通过SUR回归发现,前一期饲料供给量与自身价格在模型中都为显著的正影响。玉米饲料与豆粕糠麸饲料供给都具备短期与长期均缺乏弹性的特征,但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供给反应有很强的滞后性,其调整周期不到1.5年。
从精饲料消费量来看,我国精饲料消费量从1980年到2014年增长了接近7倍,消费量增长是主要精饲料可供给量增长的2倍多。其中生猪养殖精饲料消费比重*大,但在下降;耗粮量与饲料谷物消费量虽在上升但比重有波动;蛋白饲料比重渐渐达到合理水平;精饲料原料间存在价格边际效应。影响中国精饲料消费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畜产品需求与饲料报酬。畜产品需求从我国食物消费模式与需求弹性分析。饲料报酬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养殖模式与行为变化、工业饲料普及率提高、科技与管理因素等。通过对精饲料消费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发现,肉类结构变动对精饲料需求有显著的负影响,即禽肉相对猪肉比重越高,精饲料消费量越小;生猪平均料重比对精饲料消费量的正影响较大且显著,肉鸡平均料重比的正影响较小且不显著。
从精饲料原料国际贸易看,主要的蛋白饲料原产品大豆与油菜籽自工996年开始净进口且逐年迅速攀升;饲料谷物在1985年后长期供大于求,依靠出口消化产能。然而,2002年后净出口量逐年下降,2008年后净进口量为正,2011年后主要精饲料原料全面净进口。影响我国精饲料原料国际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供需平衡情况、国际贸易可供给量、国内外价差、中国购买商的购买能力、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粮食与贸易政策。
我国精饲料原料供需是否平衡?《中国精饲料供需研究》从重量与能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从精饲料供给量(重量)来看,大多年份是超出需求的。从能量角度看,2011年饲料供给能量也超过了动物生产所需能量。未来伴随着饲料转化率与工业饲料普及率提高,精饲料需求可能减少,而供给量略有增加,然而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且随时间推移加剧。总量上仅是蛋白质饲料不够,然而从结构看能量饲料中的饲料谷物缺口也很大,能量饲料内部结构矛盾同样突出。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四方面对策建议:从供给角度,打“组合拳”提高常规精饲料原料供给数量、质量以及利用效率,增加多种蛋白饲料供给,大力开发与促进非常规饲料的使用;从消费角度,合理引导与调整畜产品生产结构。进一步加大饲料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转化率;从国际贸易角度,适当进口肉,保持贸易政策稳定以保证供应,梳理现有农产品相关贸易政策使之形成合力,进口来源多元化,充分合理布局全球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从研究角度,尽快改进与整合目前统计体系,从而能对精饲料供需有更准确把握,为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 【作者简介】
-
冉娟,女,1976年9月生于甘肃。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分院经管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与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农业部软科学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学通报》、《中国食物与营养》、《黑龙江畜牧兽医》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畜牧业、种植业)经济、粮食安全。
王济民,男,1964年9月生于山西。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兼任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咨询专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技术经济》杂志主编。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农业部财政专项项目、世界银行研究项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项目等国际国内多项课题的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在《Food Policy》、《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发表SCI、SSCI、El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畜牧业、种植业)经济、农村金融、数量经济。
- 【目录】
-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饲料粮成为粮食供需平衡的突出问题
1.1.2 多重制约导致我国饲料粮产量增长空间有限
1.1.3 城镇化与畜牧业发展推动饲料粮消费不断走高
1.1.4 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带来供给的不确定性
1.1.5 厘清精饲料供需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1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与数据
1.5.1 概念界定
1.5.2 数据来源说明
1.6 可能创新点与难点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难点
第2章 中国精饲料原料国内生产与供给
2.1 中国主要精饲料原料生产
2.1.1 谷物生产
2.1.2 大豆与饼粕生产
2.1.3 糠麸生产
2.1.4 薯类生产
2.1.5 其他精饲料原料生产
2.1.6 精饲料原料生产的结构变动
2.2 精饲料原料国内供给
2.2.1 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2.2.2 精饲料原料国内供给结构
2.3 饲料粮及精饲料原料生产影响因素
2.3.1 饲料粮生产影响因素
2.3.2 农副产品生产影响因素
2.3.3 精饲料原料供给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精饲料原料消费
3.1 我国精饲料原料消费变化情况
3.1.1 精饲料消费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3.1.2 精饲料消费量与结构变动
3.2 精饲料原料消费影响因素
3.2.1 畜产品消费
3.2.2 饲料报酬
3.2.3 精饲料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饲料原料国际贸易
4.1 中国精饲料原料国际贸易状况
4.1.1 中国饲料谷物国际贸易状况
4.1.2 中国油料作物及饼粕国际贸易状况
4.1.3 中国其他饲料原料国际贸易状况
4.2.1 国精饲料原料国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4.2.1 国内供需平衡情况
4.2.2 国际贸易可供给量
4.2.3 国内外价差
4.2.4 中国购买商的购买能力
4.2.5 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粮食与贸易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精饲料原料供需平衡及未来展望
5.1 我国饲料原料供需平衡状况
5.1.1 我国饲料原料供需数量平衡分析
5.1.2 我国饲料原料供需能量乎衡分析
5.2 我国精饲料供需未来发展趋势
5.2.1 供需预测方法的选择
5.2.2 精饲料国内供给未来前景
5.2.3 精饲料需求预测
5.2.4 未来精饲料供需平衡展望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