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历史、文本和思潮(1979-2010)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历史、文本和思潮(1979-2010)

13 2.2折 5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星 著;陈犀禾 编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06050078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星 著;陈犀禾 编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0
  • 版次 1
  • ISBN 978710605007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内容简介】
  从这三十年海内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市场和文化研究比较多,比较充分,但是历史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李道新、李亦中、周铁东等学者对于海外传播史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一个宏观的、粗略的梳理。同时,艺术电影在跨国流动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国内注意到这一学术盲点的学者是陈犀禾先生,他在一篇题为《中国艺术电影的海外传播》中,指出艺术电影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他采取了量化统计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的情况,以及中国影片在北美电影市场上票房排名进行了数据统计,并根据美学类型的变迁将艺术电影跨国的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中国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历史、文本和思潮(1979-2010)》的写作,意在将陈犀禾老师的这一研究延展深入下去,以期能够添补国内对于跨国流动研究的盲点。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中国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历史、文本和思潮(1979-2010)》并不着意于历史事件的纷繁备录,而是主要从三个方面突显写作的重点:其一,根据跨国流动历史中艺术电影美学范式的变迁,将这一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期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电影国际化的进程;其二,每一个历史时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着重大社会文化影响力的影片/影人/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涉及彼时国内外对这些影人、影片和事件的评论和思潮,影片美学和文化意指形成的过程,跨国流动的经验和启示;其三,在对每一个阶段跨国历史的梳理中,力图结合本土文化思潮的变迁来分析具体现象,并从现象反身窥探中国社会三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奏。(此外,有鉴于内地和香港地区电影发展在美学、工业、体制上的历史差异性,《中国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历史、文本和思潮(1979-2010)》的讨论暂不把港澳地区纳入在内。)
【作者简介】
  田星,艺术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以及对外传播、电影剧本创作的历史研究。
  曾参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当代华语电影发展研究”。目前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己在国内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一般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陈犀禾,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影视艺术学博士。
  曾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亚洲影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CSS)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高校电影联盟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影视理论、历史和批评,中外影视跨文化研究。
  曾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年发表的著述:《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2008),《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2010)、《当代西方电影理论精选》(2012)、《电影与都市:工业、美学、类型与文化》(2015)等。
【目录】
导论
一、跨国流动:中国电影发展之一维
二、艺术电影之于跨国流动

第一章 前奏:“思想解放”和跨国流动(1979-1984)
第一节 艺术表现主题的转换和新的跨国观念
一、从“阶级性”到“人性”
二、新的跨国观念
第二节 崭露头角的艺术电影
一、概况
二、反馈和反思:《城南旧事》等几部影片

第二章 繁荣:“现代化”和跨国流动(1985-1994)
第一节 概况
一、纷繁复杂的历史语境
二、艺术电影的辉煌
第二节 第一阶段:1985-1988
一、从“边缘”到“中心”
二、“乡土中国”范式初建:《黄土地》《红高粱》
第三节 第二阶段:1989-1991
一、从喧嚣到沉寂
二、“乡土中国”范式的成熟:《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三、“都市底层叙事”的兴起:《本命年》《妈妈》
第四节 第三阶段:1992-1994
一、“南方之行”和“中国电影年”
二、“乡土中国”范式的高潮和衰落:《霸王别姬》《五魁》
三、“平民底层叙事”的发展:《找乐》和《北京杂种》
……

第三章 转型:“全球化”浪潮和艺术电影的跨国流动(1995-2010)
结语 文化自觉和回流反哺的跨国流动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