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20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77.6 3.9折 19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115563590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5563590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5页
  • 字数 322千字
【内容简介】
2020年,我国工业呈现“急下滑-快恢复-趋稳定”的发展态势,成为稳定全球和国内经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报告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注重“高质量发展”主线,突出“成就”和“转变”,对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发展特征的转变、工业规律、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进行分析,建议以“稳”为基调,重点在“补短板”“锻长板”“畅循环”“优环境”上下功夫,并结合分析2020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对2020—2021年工业及行业发展趋势和重点进行研判。本书适合工业领域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及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作者简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始建于1957年,1994年正式组院,多年来,中国信通院始终秉承“国家高端专业智库 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和“厚德实学 兴业致远”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在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录】
综 合 篇

第 一章 “十三五”我国工业发展特征 3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3

二、产业体系继续优化 3

三、创新“软实力”纵深发力 5

四、智造“新模式”取得成效 6

五、区域“新版图”更加清晰 7

六、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7

第二章 2019—2020年我国工业发展特征 8

一、2019—2020年我国工业发展全景图 8

(一)2019年工业发展稳中承压 8

(二)2020年工业发展疫后趋稳 15

二、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3

(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33

(二)产业基础能力短板明显 34

(三)产业链稳定风险在增大 34

(四)结构调整“阵痛”仍在困扰 35

第三章 我国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36

一、工业发展形势 36

(一)面临的新形势 36

(二)发展的新亮点 37

二、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38

(一)工业增长稳中有升 39

(二)工业投资持续向好 40

(三)消费增长低位企稳 40

(四)工业出口面临下行 41

(五)企业效益小幅改善 41

第四章 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2

一、稳经济,多措并举稳定经济增长 42

二、补短板,突破关键性基础性技术 42

三、锻长板,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活力 43

四、畅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43

五、优环境,打造优质市场营商环境 44

行 业 篇

第五章 石油和化工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47

一、“十三五”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成就 47

(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全球地位巩固提升 47

(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趋多元 48

(三)落后产能有序淘汰,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49

(四)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49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深入实施 50

(六)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发展日趋规范 51

(七)对外合作成绩显著,国际地位不断强化 51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52

(一)2019年运行总体情况及主要特点 52

(二)2020年运行总体情况及主要特点 55

三、“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56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56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60

四、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61

(一)产业结构的新突破 61

(二)创新能力的新突破 61

(三)绿色、数字化转型的新突破 62

(四)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新突破 62

(五)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新突破 63

第六章 钢铁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和形势展望 64

一、“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发展成就 64

(一)去产能取得成功,行业保持持续平稳运行 64

(二)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64

(三)兼并重组取得突破,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65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65

(五)“走出去”落地开花,国际化水平提升 66

(六)行业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 66

二、2019年行业发展回顾 66

三、2020年行业运行情况 68

(一)钢铁生产再创新高,工业用材增长较快 68

(二)钢材净出口持续下降,进出口价差进一步扩大 69

(三)钢材库存环比继续下降,同比仍然增长 69

(四)进口铁矿石港存增长,原燃料价格上涨 70

(五)钢铁投资加速增长,铁矿投资延续下降态势 70

(六)钢材价格指数累计平均较2019年同期下降 70

(七)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71

(八)新冠肺炎疫情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71

四、当前高质量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75

五、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75

(一)聚焦根本任务,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76

(二)加快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 76

(三)构建创新生态圈,走好科技创新之路 76

(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努力实现低碳发展 76

(五)加强行业自律,有效控制产能释放 76

(六)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大力降本增效 77

第七章 有色金属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 78

一、“十三五”时期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成就 78

(一)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78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79

(三)创新驱动结出硕果 80

(四)绿色发展取得进展 81

(五)开放发展稳步推进 81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82

(一)2019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状况及主要特点 82

(二)2020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状况 86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88

(一)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8

(二)继续寻求消费突破口,不断扩大有色金属应用 88

(三)继续做好科技、质量和运行监测 8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89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89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90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90

(一)要素配置优化 90

(二)产业间融合链接 91

(三)与生态和谐发展 91

(四)国际合作求共赢 91

第八章 建材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93

一、“十三五”以来建材行业发展成就 93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93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94

(三)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95

(四)“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 95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96

(一)2019年行业发展回顾 96

(二)2020年前三季度行业发展情况 97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99

(一)“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99

(二)行业运行仍以投资拉动为主 99

(三)建材行业各产业、各企业分化明显 100

(四)出厂价格持续下滑,行业经济运行压力加大 100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01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01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02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02

(一)补足短板、锻造长板,增强行业发展竞争优势 102

(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打通行业全流程创新链条 103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行业生态文明建设 103

(四)各方联动、共治共享,构建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104

(五)放眼全球、拓宽视野,提升行业国际竞争能力 104

(六)以人为本、重视人才,营造健康有序人文环境 105

第九章 机械工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106

一、“十三五”以来机械工业发展成就 106

(一)产业规模继续增长 106

(二)创新发展不断推进 107

(三)产业基础有所增强 108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09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109

(一)2019年机械工业运行情况 109

(二)2020年机械工业运行情况 116

三、当前行业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18

(一)市场需求的问题在延续 119

(二)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继续攀升,困扰行业发展 119

(三)亏损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快速增长 120

(四)成本压力虽有缓解,但依然较大 120

(五)外贸复苏动力不足 121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21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21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22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23

(一)激发创新活力 123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23

(三)提升基础支撑能力 123

(四)提高产业链水平 124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4

第十章 汽车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 125

一、“十三五”以来汽车行业发展成就 125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125

(一)2019年汽车工业发展分析 125

(二)2020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运行情况 128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29

(一)中国品牌乘用车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129

(二)汽车产业链发展短板犹存 130

(三)优势资源整合不足,难以打造全球领军汽车集团 130

(四)汽车后市场滞后于产业发展 130

(五)国际化发展水平及能力不高 131

(六)法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131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31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31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35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36

(一)创新驱动,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136

(二)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136

(三)加快推进中国品牌汽车提质升级 137

(四)通过服务创新,加快促进商业模式转换 137

(五)抓住对外开放机遇期,促进国际合作 137

第十一章 纺织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139

一、“十三五”以来纺织行业发展成就 139

(一)在全球供应链中保持重要地位 139

(二)创新能力优势逐渐形成 139

(三)社会贡献作用突出 140

(四)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140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141

(一)2019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41

(二)2020年以来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走势特点 142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48

(一)外部环境风险有所上升 148

(二)内部结构性问题仍待化解 14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51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51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52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53

(一)大力挖掘内需消费潜力 153

(二)努力稳定国际竞争优势 153

(三)持续强化创新引领作用 153

(四)不断提高先进制造水平 154

第十二章 医药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155

一、“十三五”以来医药行业发展成就 155

(一)规模较快增长,增速有所下降 155

(二)研发投入显著增长,创新成果突出 157

(三)药品监管与国际接轨,推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 159

(四)医药出口规模稳定增长,制剂国际化升级加快 159

(五)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161

(六)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161

(七)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本市场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162

(八)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63

二、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163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68

(一)创新体系仍存在短板 168

(二)关键技术短板影响产业升级 168

(三)环保安全问题制约原料药可持续发展 168

(四)仿制药结构面临调整 169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69

(一)“十四五”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69

(二)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172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73

第十三章 电子信息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及形势展望 175

一、“十三五”以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成就 175

(一)政策引导促进发展 175

(二)技术创新夯实基础 176

(三)示范应用普惠民生 177

二、2019—2020年行业发展回顾 178

(一)2019年总体情况 178

(二)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情况 181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与影响 183

三、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84

(一)以低附加值出口导向型产品为主,受贸易形势影响较大 184

(二)行业技术差距较大,部分领域高度依赖进口 184

(三)民营企业占比较大,资金、管理水平成为制约因素 184

(四)新兴领域投资泡沫泛起,招商、投资秩序亟待规范 185

(五)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扩散,产业链供需两端压力加大 185

四、“十四五”及2021年行业发展展望 185

(一)“十四五”行业趋势发展预测 185

(二)2021年行业趋势发展预测 187

五、下一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点 188

(一)以创新为引领,聚焦重点领域的发展 189

(二)以人才为根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 189

(三)以资金为保障,提高财税扶持的力度 189

(四)以龙头为牵引,加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189

(五)以市场为主体,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 190

专 题 篇

专题一 区域经济发展 193

第十四章 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趋势 193

一、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93

(一)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 193

(二)承接转移型产业集群 194

(三)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194

(四)大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 195

二、县域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195

(一)昆山市:毗邻上海,引进外资 195

(二)晋江市:依托侨乡,发展民营经济,品牌培育 196

(三)仙桃市:特殊机遇,促成产业爆发 197

(四)崇仁县: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培育龙头企业 197

(五)沁源县:依托煤炭资源,沿煤炭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产业集群 198

(六)义乌市:以商促工、贸工联动 198

三、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199

(一)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并呈跨区域发展趋势 199

(二)传统产业仍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会越来越多 199

(三)产业集群间竞争激烈,集群创新将成为重要内容 200

第十五章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全景图 201

一、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全景 201

(一)江浙领跑,百强数量排名齐佳 201

(二)梯次分布,由东向西逐步扩散 203

(三)贡献突出,是全国工业稳定器 203

(四)需求较稳,结构优化调整加快 204

(五)创新驱动,投入产出并行快进 206

(六)融合提速,区域协同发展深化 207

二、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全景图 208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08

(二)工业质效提高的“主力军” 209

(三)引领创新发展的“活力源” 210

三、我国县域工业发展新机遇 210

(一)协同化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210

(二)城镇化提速,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加快 211

(三)“双循环”构建,工业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激活 211

(四)集群式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 212

四、相关建议 212

(一)招引服务触角前移,积极承接中心城市要素外溢 212

(二)精准定位规划先行,做大做强核心优势产业集群 213

(三)发挥数字经济引领,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体系 213

(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潜力 213

附表1 215

附表2 219

第十六章 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典型实例与经验启示 223

一、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典型实例 223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武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 223

(二)装备制造领域: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224

(三)新材料领域: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 225

二、相关建议 226

(一)打破行政区划分,布局跨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 226

(二)建立我国自上而下的集群培育政策体系 226

(三)撬动资金投入是集群政策的重要手段 226

(四)加强集群组织变革,提升集群管理水平 227

(五)加快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228

(六)加强产业集群统计、监测、评价工作 229

专题二 数字化转型 230

第十七章 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230

一、全球战略发展态势 230

(一)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制造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30

(二)数字化转型是当代新型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30

(三)各国积极出台战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关注焦点 230

(四)各国制造业转型竞争加剧,全球制造业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 231

二、政策关键要素驱动路径 231

(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动态进程 231

(二)未来制造业政策发展的关键要素已发生深刻变革 232

(三)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发展路径 232

三、重点技术领域政策分析 236

(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使能制造业领域政策存在两类布局方式 236

(二)5G竞赛压力下各个国家和地区密集出台5G制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施政重点 237

(三)先进制造技术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战略抢占未来竞争“高地”的重要抓手238

(四)全球新材料领域制造业战略布局呈现两类思路 239

四、行业应用领域政策分析 241

(一)垂直行业应用转型是制造业转型战略的终目标,主要国家已形成一定的实践基础 241

(二)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重点聚焦三大行业领域 241

五、我国发展建议 242

(一)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数字信息化浪潮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 242

(二)我国将“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战略选择 243

(三)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重要抓手 243

(四)国内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总结 243

(五)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总体建议 244

专题三 安全应急保障 245

第十八章 安全应急产业链(防疫应急物资领域)发展现状 245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防疫应急物资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245

(一)应构建产业链条完整的防疫应急物资体系 245

(二)应构建区域布局合理的物资保障体系 246

(三)应构建梯次保障有序的物资保障体系 247

二、重点防疫应急物资产业链发展现状 247

(一)医用防护产品 247

(二)医疗设备 250

(三)医用运输车 253

(四)消毒产品 255

(五)体外诊断产品 256

(六)小结 257

三、应急物资快速响应和高效保障能力体系 258

(一)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是关键基础 258

(二)产业链协同保障能力是重要支撑 259

(三)灾时转产动员能力是有力补充 260

四、发展建议 261

(一)加强防疫应急物资保障顶层设计 261

(二)提高防疫应急物资产业链创新能力 261

(三)统筹规划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布局 261

(四)构建防疫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体系 261

第十九章 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应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263

一、发展基础:市场和发展尚有广阔提升空间 263

(一)我国应急产业概念的有关含义 263

(二)应急产业集聚化发展现状 263

二、发展瓶颈:能力建设需求尽快转为产业发展目标 265

(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完善 265

(二)平急转换能力弱 266

(三)企业研发积极性不足 266

(四)物流保障网络体系不完善 267

(五)应急装备技术存在短板 268

三、发展趋势:“六化”共进助推高质量发展 269

(一)应急产业集群化发展 269

(二)应急装备智能化发展 269

(三)应急产品与服务复合化发展 270

第二十章 区域应急能力产业支撑研究 272

一、区域易发多发灾害及主要灾害判定 272

(一)全国以洪涝地质灾害为主,灾种实现全覆盖 272

(二)区域灾害类型呈现明显地域特色 273

(三)灾情特点对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282

二、灾害重要处置环节、重点装备和供需特点 282

(一)应急处置能力是对灾害重要处置环节关键节点的处置能力 282

(二)各型灾害的重点处置环节 283

(三)应急产品供需特点 284

三、区域应急产品布局和应急能力 286

(一)东北地区:大规模灾害应对能力不足 286

(二)华北地区:主要灾害处置救援产品或存在同质化 287

(三)华东地区:区域灾害保障能力总体较强 287

(四)华中地区: 救援供给较大规模,产品谱系有待健全 287

(五)华南地区:产品、企业与区域灾害较为匹配 288

(六)西南地区:监测预警能力占优,救援保障供应不足 288

(七)西北地区:产品—企业供给有限 288

四、区域产业支撑情况 289

(一)仪器仪表产业:系统集成满足基需,核心技术自主能力不足 289

(二)专用装备制造业(以防洪产品为例):传统—网络,产品—服务双跨越 290

(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电机制造业为例):东强西弱、量多质低 292

(四)应急通信业—技术待完善、标准待统一 292

五、有关措施建议 293

(一)共性需求产品依托产业规划做相应能力布局 293

(二)区域特需产品用好资源禀赋形成特色产业 293

(三)瞬时激增产品围绕产业发展做相应能力备份 293

(四)延时激增产品借助产业手段做相应能力储备 293

(五)区域应急能力建设应纳入区域产业发展考量 294

(六)加强政策制度安排构建区域应急能力协同保障建设 294

后记 29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