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教育文丛 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陶行知教育文丛 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

22 9.2折 24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莹晖 编;徐志辉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40853143

上书时间2024-11-17

尚贤文化河北分店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莹晖 编;徐志辉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0853143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246千字
【内容简介】
陶行知是从立人、立国、改造生活、改造社会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功能的。他说:“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教育为改良社会而设,为教育社会人才而设。”他认为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能养成共和之要素、能传播非遗传的文化,因此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是立国之本。这些智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有名教育家,原名文濬,后受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改名为知行,后改名行知。早年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先后创办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育才学校等,他始终坚持“教育为改良社会而设”、“教育是社会改造”,主张教育必须与生活、与社会融为一体。本书所选文章主要体现陶行知关于教育功能的思想,由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的徐志辉和徐莹晖选编,并撰写导读。

精彩内容:

    第二桩,不均是城乡学校的相差,城里学校林立,乡下一个学校都没有。以赋税论,乡下人出钱,比城里人多些;他们的代价,至少也应当和城里均,才是公允的办。故乡村教育,应为教育者所注意。
    
第三桩,是小孩子可以受教育,而老年人则无受教育之机会。一般教育者,也只顾及小孩子的教育,对于老年人很少加以注意,这也是件不均的事。中国现在内外交困,社会多故,如若候着那班小孩子去改造,非待二三十年后不能奏效。所以欲除目前的危险,必须兼顾着老幼的教育。
    
许多女子、乡村人、老年人都打着我们教育者的门,如求雨一般地哀求我们放他们进来。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到了!
    
第四种机会,是因为小孩子虽然受教,但是没有教好。如已教好,我们教育者又无机会了。没有教好者,可分四层讲:
    
甲、人为物质环境中的人,好教育必定可以给学生以能力,使他为物质环境中的主宰,去号召环境。如玻璃窗是我们对于物质环境发展的使命之一。我们要想拒绝风,欢迎光,所以造一个玻璃窗子去施行我们拒风迎光的使命,教讨厌的风出去,可爱的光进来。又如我们喜欢光和风,但是想拒绝蚊蝇,所以又造了一种纱窗去行我们的使命。这种使命,并非空谈,因为我们有能力,确可使这些自然的环境听我们调度。故学校应给学生使命环境的能力,去作环境的主宰。以上不过是表明人对付环境的两个例子。
    
水也是自然环境之一,但是人不能对付彼,常常为彼所戕杀,如去年门罗博士到苏州参观教育,同行有四位女学士。过桥的时候,女学士的车子忽然翻落桥底;当时船家和兵士都束手无策,等到想捞起,巳经死了一个。我们从这件事得着一个教训,是‘学生、船夫、兵士都不会下水‘,以致人为自然环境的‘水‘所杀。……
【目录】
立人立国: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本册导读

共和精义

我的学历及终生志愿——致J.E.罗素(1916年2月16日)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第一流的教育家

新教育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渼的信

教人读书做国民

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

义务教育的根本在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之重要与办法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

晓庄学校之使命——给全体同志的信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

——中国代表致送坎拿大世界教育会议报告之一

介绍一件大事——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乡村教师》宣言

教育改进

今后教育上基本问题之讨论

国难与教育

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

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敬告中小学教师

改造教育私议

再论改造教育

我国教育之出路

再论中国教育之出路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教育的新生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关于现代教育上的几个实际问题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文化细胞

文化网

民族解放大学校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为生活教育运动十二周年纪念而作

《战时教育》半月刊方针——致戴伯韬

我的民众教育观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民主教育(1945年11月)

民主教育之普及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民主教育(1946年5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