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3.9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田恬秀 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35193926
上书时间2024-12-26
社会主义经过近500年的发展,经过各种探索和努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主流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最新、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纵论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六个阶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至今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社会主义500年》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全景再现社会主义500年来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真实展现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并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对厘清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从而坚定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舆论保障和良好的思想氛围。
田恬秀(本名武市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二处处长。著有《邓小平的平常生活》《邓小平与卓琳》等。
第一章
三百年求索——从“乌托邦”到“和谐公社”
《圣经·创世纪》中宣称,早期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通天塔,称“巴比伦塔”。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也是一座巴比伦塔,太阳城上下也分七层,其最高处为统治者“太阳”的居住地。
在太阳城的可见高度中蕴含着种种不可见的高度:追寻天堂或理想社会的乌托邦猜想从人类初民时代就开始了,无论面临何种磨难,这种终极追寻永远不会泯灭。巴比伦通天塔和太阳城的相似性,展示着人类超越自我的光辉本能,那是一种规划未来的魅力,没有任何失败可以剥夺这种规划的感召力。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节 “直接共产主义理论”——18世纪的空想平均主义
第三节 “天才的思想萌芽”——19世纪初期批判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携手世纪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之跃
“您最珍重的男人的品德是什么?”“刚强。”
“您最珍重的女人的品德是什么?”“温柔。”
“您的主要特点呢?”“目标始终如一。”
“您怎样理解幸福?”“斗争。”
“您最不能容忍的缺点呢?”“奴颜婢膝。”
“您最喜欢做什么事?”“啃书本。”
“您最喜欢的英雄是谁?”“斯巴达克。”
“您最喜欢什么颜色?”“红色。”
“您有什么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第一节 “悲惨世界”怒吼出的革命意识
第二节 一个幽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节 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演和预测
第三章
伊里奇的事业——将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
就连伊里奇的死/也变成了/最伟大的/党的组织者。/看!/千万人的胳膊/组成了/一根旗杆,/高高地/竖立在/林立的烟囱上面,/红场/化为/红旗,/霹雳一声/升上了天!/从这面红旗上,/从每个褶纹里,/活的列宁/又在发出召唤。
第一节 辛比尔斯克的普通孩子
第二节 新世纪曙光
第三节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四章
财富与教训——“苏联模式”变奏曲
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
第一节 斯大林对列宁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试看赤旗环球——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
第三节 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校与偏航
第五章
人间正道——独立自由解放时代的社会主义选择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把它称为“激情的理性”。这种学说充满热情,同时又是科学。任何对于科学认识的偏离都会让人们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列宁提醒过人们,思想家的过分大胆,对于科学的危险性不下于普通人的懦弱和谨小慎微。但是,没有大胆的探索,没有预察未来的想像力,也就不会有科学。
在东方,在古老的中国,要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腾飞,进行空前的社会试验,必然会遇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撞击,在到达成功之前会经历许多次挫折、磨炼和困难的选择。
第一节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二节 在曲折中探索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就与经验教训
第六章
春天的故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第七章
走进新时代——新世纪承前启后的旗帜
被外电评为“新版中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社会主义的传统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革新,社会主义立足坚实的大地,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让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再次得以体现。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西方世界开始了“为资本主义会诊”的反思,“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声音再次响起,“北京共识”重新激活了人们对于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社会制度的想象。全球15人口正在履践的这场变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视野。
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抒写的重要启示:任何制度都应在不同社会土壤、不同历史条件下经受实践检验。勇于将世界文明潮流与自身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善于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完全可以焕发蓬勃生机。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三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奉上的答卷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八章
历史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对科学发展观来说,这种“需要”产生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原定翻两番实现小康的目标,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完成的又一次巨大历史跨越。把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就明确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新的发展要求,呼唤着新的理论产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质上就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要求。
第一节 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第二节 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第三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纵深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