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可开发票,正版全新实图拍摄带原装塑封

44 4.5折 98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大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4

三笑先生的书摊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大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26688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数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这个现象长期吸引着考古学界的关注。为了理解它,作者通过检视过去调查的标本,确认了晚商时期遗址400余处;通过在石楼县的区域调查、采样,获得了对黄土丘陵本地社会的深入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多个来源的铜器指示晚商时期的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北方草原都有跨地区的联系。结合考古材料和文字记录,作者提出晚商时期的中国北方存在一个涉及广泛的贸易网络。
  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扮演了中原文明与北方草原联系的中间人角色。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在贸易网络中变得更复杂,中原文明也在跨区域的联系中获得成长。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对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会的发展,以及青铜时代中国与蒙古的远距离交流提出了系统解释。
【作者简介】
曹大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代表性工作有《甘肃礼县三座周代城址调查报告》、《“族徽”内涵与商代的国家结构》等。曾在寿县寿春城、礼县西山、大堡子山、宝鸡周公庙、周原等遗址参加田野考古工作。
【目录】
章 绪言

一、未解之谜

二、田野和实验室工作

三、地理背景

四、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框架

第二章 黄土丘陵

一、地貌、土壤、河流

(一)地貌(二)土壤(三)河流

二、气候和植被

(一)气候(二)植被

三、生计和文化

(一)文化(二)动、植物遗存记录(三)技术、产量和策略

四、聚落形态

(一)数量、密度、分布(二)聚落、墓葬、墓地(三)规模、聚落选址和遗物分布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复杂性

第三章 青铜器———区域间联系的证据

一、类型与风格

(一)资料、年代、可能的产地(二)分组原则和结果(三)各器类的分析比较

二、铅同位素与合金成分

第四章 贸易网络(一):从黄土丘陵到安阳

一、反思“劫掠说”

(一)交通路线(二)考古记录(三)文字记录

二、与安阳交易

(一)可能交换的物品(二)锶同位素证据(三)贸易的参与者——安阳的文字记录(四)考古证据——遗存分布反映的贸易模式

第五章 贸易网络(二):从黄土丘陵到蒙古草原

一、克列克苏尔、鹿石、营地遗址

(一)克列克苏尔(二)鹿石(三)营地遗址

二、与中蒙联系相关的进展

(一)年代学(二)鹿石的含义(三)大规模驯马(四)社会分化

三、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兽首风格器物的产地

第六章 贸易网络(三):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

一、关中盆地的社会发展

二、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的联系

三、贸易网络的崩溃

第七章 结语:理解北方边地社会

一、燕山地区

二、贸易网络的作用

三、贸易网络的根本动力

四、贸易网络的机制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

附录二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

附录三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风格与产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