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新书正版实图拍摄带原装塑封

139 6.7折 208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生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17

三笑先生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生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75572
  • 定价 20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0页
  • 字数 58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Heritage of the han empire: Ghosts in han China
  • 丛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从汉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汉墓中的时空隐喻要素以及见诸汉画的神祇与仙谱,重新解读了“孔子见老子”图、济南无影山彩绘陶器、长沙马王堆墓帛画、长沙金盆岭晋墓等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过大量考古材料与文献对应,论证了汉晋时期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阴炼形”,并通过原始道教的神学逻辑建立起了一套死者太阴炼形成仙过程的理想模型,从而使许多令人费解的墓葬文化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解决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学术问题,填补此方面的学术空白。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宗教史研究及宗教考古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姜生,1964年生于河北昌黎,历史学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历史学、宗教学与科学史的交叉研究,在国际学界倡导基于宗教研究的历史理解认知方法。出版《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和“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等著作,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及《束方学》(日本)等中外期刊发表《曹操与原始道教》《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东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和Daoism and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等论文。曾任山东省政府聘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哈佛一燕京高级访问学者,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教授等。多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题报告人。完成两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宋元明清道教与科学技术研究”。两次获国际学术奖。获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第二批跨世纪人才,人事部等七部委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
【目录】
绪论 汉帝国的信仰结构
一、作为信仰与仪式架设的汉墓
二、汉鬼:汉墓的精神实体
三、尸解:战国两汉的信仰内核
四、关于本书立场、资料与方法的几点说明

上篇 “炼形之官”:汉墓的时空、神祗和仙谱
第一章 汉墓时空考
第一节 汉墓仙界时空之构设
一、六博图与汉墓之仙境化
二、“穿胸国”“羽民国”和“轩辕之国”画像标示的不死世界
三、墓室:“炼形之宫”
第二节 界定者:汉墓画像石边饰寓意
一、边饰:空间属性的界定者
二、斜线纹、菱形纹、铜钱纹:土、石、泉之象
三、鹗与柏:冥府的代表
四、鱼与柏和铺首的组合纹饰
五、“垂帐纹”:宫府空间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汉代神祗考
第一节 子路与西王母的神祗组合
一、关于西王母组合演变的研究
二、子路与西王母组合模式
三、西王母组合序列发现之思想史意义
第二节 两汉老君“真形”考
一、两汉是否已有老君像?
二、两汉文献中的老子神化形态
三、两汉的“老君真形”
附录 “道遣奚仲造车”图考
第三节 徐州元和三年汉墓祠堂画像石所见诸神祗
一、四首怪物:黄帝老子之师、能善补导之术的容成公
二、牛首的“罗姬”:天下鬼神之主炎帝神农民
三、鸟喙的“灵鸽”:太上老君
第四节 汉画中老君、炎帝的组合模式及其神格
一、所谓“鸡首”“牛首”问题
二、北太帝君牛首、太上老君鸟喙:汉晋的六天信仰
附录关于陕北汉墓门楣中央楼阁内坐人物
第三章 汉代仙谱考
第一节 “视万龄如旦暮”:神仙世界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
第二节 汉画中的仙鬼谱系:以武梁祠东、西、后壁图像为中心
一、“自三代已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帝王及刺客图
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忠臣、孝子与列女图
第三节 至爱亦仙:韩凭夫妇仙话图证
第四节 镇星“二十八岁而周天”:仙鬼迁擢标准的古天学依据
第五节 《真诰》对汉画仙鬼体系的保存与改变
第六节 信仰结构变迁与仙鬼谱系存佚.

下篇 “太阴炼形”:汉鬼的尸解成仙仪轨
第四章 “阴阳不死”:西汉“道者”的尸解仙术
第一节 马王堆汉墓: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九天信仰:T形帛画解读的突破点
一、帛画九日研究中的问题
二、“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对应文献之发现与解读
第三节 帛画所见汉初“道者”的尸解成仙信仰
一、服神药:蓬莱仙岛,海神献药
二、登昆仑:受道书,饮玉浆
三、上九天:朝帝于灵门
四、变形而仙:人面蛇身
第四节 马王堆一号墓四重棺所示死后变仙程序
一、锦饰内棺(L1):九泉冥界,归土为鬼
二、朱地彩绘棺(L2):昆仑.“登之不死”而仙
三、黑地彩绘棺(L3):九天,“登之乃神”为“真人”
四、黑漆素棺(L4):“大道”,“包裹天地”“玄之又玄”
第五节 西汉中期之呈现
一、金雀山汉墓群及其帛画
二、杨王孙与黄老道的死而归真思想
三、“贵于速变”:东汉赵咨的呼应
第六节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西汉“道者”的“阴阳不死”信仰
第五章 神药与天厨:汉墓的炼度科仪
第一节 “神药”与“易貌”变仙信仰之表达
一、“炼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死后生命转换逻辑
二、“生物行精”:得仙界“神药”“丹水”而不死
三、“酒与歌戏”庆死者升仙
第二节 “大同”之降临:汉代的天厨贻食信仰与道教施食炼度科仪之起源
第六章 受道书朝王母:汉画孔子拜老子所见的升仙仪轨
第一节 汉画“孔子拜老子”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先秦两汉关于“孔子拜老子”的文献叙述
第三节 汉墓“孔子拜老子”图研究中的几个障碍
第四节 “道甚大,教孔丘为知”: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
一、孔子地位的变迁
二、谶纬神学与孔子的神化
三、“老子者道也”:见老君即得道
四、“鬼圣”项橐的神格及其在古代信仰中的延续
附录一 “子贡画像石”与六天宫
附录二 滕州西户口画像石——由鬼而仙
第五节 拜老君“得道授书”,朝王母于“昆仑之阙”:严密的仙化仪轨
一、“见老君则年命延长”:拜老君受道书
二、“老子把持仙策”
三、“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
四、车马出行:死者往拜老君及赴昆仑朝西王母

结论 汉传统的形成
一、神化史观与汉帝国意义系统之建构
二、鬼雄一人杰:汉帝国的脊梁
三、汉传统:中国根柢之造成

参考文献
一、道教、佛教经典
二、一般古籍
三、考古文献
四、学术著作与论文

综合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