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哲学的批判 康德述评 李泽厚经典力作
¥
36
4.1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泽厚(中国台湾) 著;磨铁文化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30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泽厚(中国台湾) 著;磨铁文化 出品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24-05
-
版次
1
-
ISBN
9787559674098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本书被看作是有关康德哲学的最佳中文著作,因为书中扫除了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既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也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
本书从一个中国哲学家的视角来探讨康德哲学,创造性地将儒学、马克思主义和康德哲学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观点对上述问题逐一予以具体剖析,进而申说其本人的哲学,并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著名课题。
- 【作者简介】
-
李泽厚(1930—2021)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其研究涉及美学、伦理学、康德哲学、中国思想史等诸多领域,代表作包括《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哲学纲要》等。
- 【目录】
-
内容提要
第一章 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一 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政治倾向
二 思想资料
三 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 前批判期
五 “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列宁)
六 关于“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 所谓“批判哲学”
二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
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
五 “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 关于数学的本质
第三章 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 时、空是所谓“感性直观形式”
二 “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 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恩格斯)
第四章 认识论(三):范畴
一 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念”
二 “先验构架”
三 “知性的先验原理”
四 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五 “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恩格斯)
第五章 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 “主观演绎”
三 “客观演绎”
四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五 康德反对“自我”心灵实体
六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
七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八 “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六章 认识论(五):“二律背反”
一 “先验幻相”与辩证法
二 四个“二律背反”
三 “不能避免矛盾”(恩格斯)
四 四个“二律背反”的特殊性
第七章 认识论(六):“物自体”
一 “物自体”作为感性的来源
二 “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
三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
四 “物自体”作为理性的理念
五 由认识论到伦理学
第八章 伦理学(上):道德律令
一 反对经验论幸福主义
二 “普遍的立法形式”
三 “人是目的”
四 “意志自律”
五 “康德只谈善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
六 善恶概念与道德感情
第九章 伦理学(下):宗教、政治、历史观点
一 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与“至善”
二 宗教观点
三 法权、政治观点
四 历史理念
五 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列宁)
六 社会理论领域中的康德主义倾向
第十章 美学与目的论
一 《判断力批判》
二 “美的分析”
三 “崇高的分析”
四 “美的理想”“审美理念”与艺术
五 有机体组织
六 机械论与目的论的“二律背反”
七 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
八 “人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马克思)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