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

18.56 5.3折 35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合亮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0298

上书时间2024-09-16

小巷子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合亮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90849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6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线”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广泛存在的“短路”现象与事实,却又反映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芜杂——很多人在承认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无力”或“不尽如人意”的尴尬现状。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之困境,解决实效性不强之难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思考“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以及“用什么教育”等问题。
《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试图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从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之域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意从解析与反思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入手,运用哲学之思维,揭示主体、客体、本质、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性,进而力图科学地还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这一反思不是机械地将哲学之定义比附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本性的一种追问与反思,目的不在于比对,而在于试图建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
李合亮,男,1973年生,汉族,山东泰安人。199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演进及对比研究》(第二著者)1部,参与教材、著作4部,在《理论前沿》、《理论与改革》、《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等全文转载,被《政治文摘》摘录6篇,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15余篇次。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历程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三、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思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思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迷失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迷失与主体迷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争论中的迷失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践中的迷失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追问
(一)主体称谓之必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什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
(一)国家等群体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主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
(三)教育对象(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主体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之思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争论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迷惑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的主要观点
(三)对学术界相关观点的评述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一)哲学意义上的客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什么
(三)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三、从客体角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之运行
(一)读懂教育对象
(二)广撒网
(三)分层次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思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论争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争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源起的动因:政治社会化的需求与期待
三、历史演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性展示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政治工具性与社会服务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从政治化的角度建设人自身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与目的性的一体性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思
一、何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
(一)价值、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类之争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表现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深层探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一)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第五章个案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剖析
(一)诱惑加大,追求思想的多变化
(二)喜欢反思,追求思想的新异化
(三)躲避“崇高”,追求思想的“大众化”
(四)深陷网络,追求人生的虚拟化
(五)认知失衡,追求生活的私欲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培养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着力点
(一)经由知识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实现制度规范与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走细节化之路
(五)善于利用鲜活的素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附录一则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