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研究

40 6.7折 60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赞 著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上书时间2024-05-1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赞 著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
  • ISBN 9787550300514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24cm
  • 页数 23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文化与中国古代艺术简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雅”文化与人物造像写形法则;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与晚期的“俗”文化与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等。
【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上篇  思想文化与中国古代艺术简论
第一章  原始文化与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法则研究
第二节  皓日中天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三节  纯粹艺术之源的道家学说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四节  佛教思想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中篇  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雅”文化与人物造像写形法则
第二章  魏晋时期“造像法则和写形法则”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谢赫“六法”为人物画审美标准
第二节  魏晋疏密二体造像写形法则研究
第三章  唐、五代气象之人物画造像写形法则
第一节  佛教禅宗“自任本心”思想的“觉悟”与书法入画的“雅俗”关系
第二节  人物画写真与绮罗人物
第四章  两宋时期水墨意蕴之文人士大夫“写意”情结
第一节  两宋理学“太极图”模式与“写真秘诀”之渊源
第二节  宫廷绘画的“写真”形态
第三节  士大夫“中隐”境界与水墨之韵的写意性

下篇  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与晚期的“俗”文化与人物造像写形法则
第五章  秦、汉时期壮美下的平实之风
第一节  “平民化”倾向的秦始皇陵墓兵马俑
第二节  汉代世俗化倾向之“墓葬艺术”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世俗化造像写形趣味性文化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世俗化风格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画诀、秘籍整理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木刻年画、文玩杂件的造物审美价值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以其悠久、丰富著称于世,而且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为世人瞩目。相对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雅”文化是“俗”文化;相对于士大夫“官方文化”是民间“非官方”文化;相对于古印度的西方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就在于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的却是世界范围的文化大融合,其生命的价值在否定之否定的时刻获得新的生命。
对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的追本溯源,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梳理,由心理的换位思考演变为特有的回应方式,这种回应方式是针对中国文化进入世界文化交流特殊时代产生的“中国”概念所采取的一种开放性与保护性措施,只有开放进程的深入才有保护意识的加强,反之,只有保护的全方位的提升才有开放所具有的灵魂与胸怀。确立中国文化精神的时代性特征,研究传统的意义才具有历史的价值。
《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研究》由画家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传统造像写形法则引领下具体生命的心、性感受的方式。文化资源性思想体系的论述,分为四个小节,原始文化、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和佛教文化。
上篇以文人士大夫制定的法则为主线,下篇以世俗化的情感为纽带,但是并不意味着上篇的朝代没有世俗化的艺术作品,也不意味着下篇的历史时期没有文人士大夫所谓的“雅”文化。“雅”与“俗”是相互交融,互为你我的统一体。上、下两篇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时期选择重点突出的问题加以阐述,关键是法则确定的意义,并不着力于史学的全面解说,我认为所有现代人对传统再全面的解释都不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如果从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在不相互连接的空间注入我们的想象,其法则的真正意义才会获得新的活力。
《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研究》由王赞所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