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

未经翻阅

23 5.1折 45 九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立文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6-22

丁香苑图书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立文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7375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3页
  • 字数 340千字
【内容简介】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是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但只有学习以往的哲学,才能锻炼和发展这种能力。因此,总结某一逻辑结构的理论思维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有益于这种锻炼,并在总结理论思维过程中,从纵的、横的和纵横结合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揭示人类思维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即规律性。这是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的目的之一。

  宋代哲学思潮是在中国儒、释、道思想有深刻发展的广阔土壤上脱颖而出的,是在各种文化思想既相对相斥而又相补相济的和合中前进的,因此,宋代思想呈现出五彩缤纷、欣欣向荣的气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拿来形容思想界的情况,也是贴切的。在各种学派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中,朱陆两派就其思想特点和深刻性来说,都比较突出。朱熹的理本、格物穷理、居敬涵养与陆九渊的立心、易简工夫、向内遣外等,作为两种相对待而又相互补的思想,协调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理想和情趣,交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心理。
【作者简介】
张立文,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目录】
修订本序

前言

第一章 心学的产生

 一、宋明理学的发端

 二、程颢与程颐之分野

 三、陆九渊之承接

第二章 陆九渊的家世、心学和著作

 一、家世

 二、走向心学之路

  (一)科举求仕和心学的选择

    (二)从政和心学本体论的建构

 三、著作

第三章 社会政治思想

 一、“民本”与“君权”

    (一)“民本”说

    (二)“君权”说

 二、吏与官

    (一)吏说

    (二)官说

 三、弊端与变法

    (一)弊端

    (二)变法

 四、科举与人才

  (一)科举

    (二)人才

第四章 哲学的逻辑结构

 一、从“心”经“物”到“心”的逻辑结构

 二、“心”、“理”和“道”

    (一)“心”论

    (二)“理”论

    (三)“道”论

 三、“心”与“理”,“心”与“道”

    (一)“心”与“理”

    (二)“心”与“道”

 四、“心”与“物”

    (一)由“心”至“物”

    (二)由“物”至“心”

 五、理论思维的启迪

第五章 一二、动静学说

 一、“一”与“二”

  (一)何谓“一”与“二”

  (二)“一”与“二”的关系

 ……

第六章 格致、知行学说

第七章 陆九渊与朱熹思想异同之辨

第八章 性和人的学说

第九章 “义利”、“理欲”、“仁诚”的学说

第十章 “直立”、“道势”和“三代”理想论

第十一章 “明理”、“知道”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陆九渊哲学精神和影响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