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4
上书时间2024-12-22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的鼎盛时期,汉承秦制,朝廷官方文书以篆书为主,民间及下层官吏以隶书通用。因隶书比篆书省易,且书写快速使用方便,富于旺盛的生命力,促使上层统治者在诏书、金石刻辞及官方文件中广泛地使用,推动了文字的发展,致使隶书成为汉代的主要书体。
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书写在帛书、竹木简牍上,书写时间贯串于整个西、东汉。主要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湖北江陵凤凰山出的木牍,甘肃居延、武威、敦煌出土的竹木简牍等几十万字隶书。另一类是碑刻,书写年代除了有《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华山碑》、《曹全碑》、《石门颂》等三晨多种。一九00年以前,由于汉简墨迹隶书尚未出土,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则是东汉碑刻隶书,清五澍曾评:“以汉为极,每碑各了一奇,莫有同者”。
《朝侯小子残碑》,又名《小子残碑》。无立碑年月,隶书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存十字。清宣统三十年(一九一一)在陕西长安出土。此碑石曾归周进,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忆残缺,因行有『朝侯小子』四字,故以『朝侯小子』或『小子』名之。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似用篆法,结体方中近扁,笔势开张。碑中『以、凶』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辞、真、在、彦、老、尽、越』等多笔横画组成之字,有两至三笔燕尾出现,这与大量东汉碑刻中『燕不双飞』不同,而与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简牍隶书有相近之处。汉碑风格有特色,从中可汲取各自的精华。
现以初拓本付梓,以飨读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