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历史·诗歌 : 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影像·历史·诗歌 : 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

28 5.7折 49 九品

仅1件

河北秦皇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王名南 ·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2-05

潍城书馆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王名南 ·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63348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是一个致力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2015年的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开,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
  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入,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
  讲座详细分析电影中的哀悼场景,以及由这种悲怆的塑造而为影片带来的心理意义上超乎寻常的强度,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引导出对影像和时间之间多重关系的思考。
【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艺术史家、哲学家。1953 年生于法国圣艾蒂安,1981 年博士毕业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从1990年起于高等研究院任教。他的研究领域涵括文艺复兴至当代艺术中的多重图像理论,撰写了超过50本关于图像理论的书籍,关注历史、记忆、叙事与图像的关系。代表著作包括《歇斯底里症的发明》(1982)、《直面图像》(1990)、《弗拉•安杰利科:非像与喻体》(1990)、《遗存的图像》(2002)、《历史之眼》系列(2009—2016) 等。迪迪-于贝尔曼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在法国蓬皮杜中心策划的“印记”(1997)、在法国弗雷努瓦国家当代艺术工作室策划的“场所传奇”(2001)、在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皇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策划的“阿特拉斯: 如何肩负世界?”(2010)。2015年获阿多诺奖,201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15年于贝尔曼以“影像•历史•诗歌”为题展开三场讲座,同年于北京OCAT研究中心策划展览“记忆的灼痛”,开启了OCAT 研究中心年度讲座系列。

 

译者王名南,艺术史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卢浮宫学院。译著包括《当代艺术的危机》《当代艺术之争》,曾获2015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
【目录】
总述

 

第一讲 历史与诗歌

本讲问答

 

第二讲 剪切影像与近景眩晕

本讲问答

 

第三讲 氛围影像与远景眩晕

本讲问答

 

法文讲稿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