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训诂学(古文字学者视角下的训诂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训诂学(古文字学者视角下的训诂学)

全新正版未拆封

28.28 3.6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建洲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03

天吾之青豆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苏建洲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9582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0页
  • 字数 308千字
【内容简介】

    该书由作者根据学界较新的训诂学研究成果撰写,适合中文系师生、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参考。训诂学是一门综合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校勘学、语源学的学科,为了让读者一窥训诂学的堂奥,本书除了介绍*新的理论外,还搭配了重要的训诂例证和学生常犯的错误,力求理论与教学紧密结合。为让学生了解“二重证据法”的面貌,同时对甲骨、金文、楚简、秦简、汉简的内容有初步认识,书中例证包含很多出土文献,每条例证都附上解释与翻译。用语浅显平易,清晰易懂,引用典籍古文尽量附上翻译,避免掉书袋。

 

    本书除了可作为各大学讲授训诂学时的教材,对于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以及对国学感兴趣的读者,都是案头必备的专业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苏建洲:台湾台南市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为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学术专长是古文字学,撰有《上博楚竹书文字及相关问题研究》、《楚文字论集》、《清华二〈系年〉集解》等书,并在学术会议及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曾在电视节目“国民汉字须知”担任文字解说专家,并入围“电视节目金钟奖”。

 


【目录】

新版序………………………………………………………………001

 

自序…………………………………………………………………003

 

第一章 绪 论……………………………………………………001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001

 

第二节 训诂学的运用与效用…………………………………003

 

一、有助于阅读古书…………………………………………003

 

二、用于整理古籍……………………………………………012

 

三、有助于编纂辞书…………………………………………034

 

四、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046

 

第三节 从事古籍训诂需要具备的知识………………………052

 

一、文字学(古文字学)……………………………………052

 

二、声韵学……………………………………………………055

 

三、语法学……………………………………………………065

 

第二章 古籍注释概论……………………………………………073

 

第一节 古书注释的名称………………………………………073

 

一、传…………………………………………………………074

 

二、说…………………………………………………………075

 

三、记…………………………………………………………076四、解…………………………………………………………077

 

五、诂…………………………………………………………077

 

六、训…………………………………………………………077

 

七、注…………………………………………………………078

 

八、笺…………………………………………………………079

 

九、疏…………………………………………………………079

 

十、正义………………………………………………………080

 

十一、章句……………………………………………………080

 

十二、音义……………………………………………………081

 

第二节 古书注疏常用的术语…………………………………082

 

一、某,某也;某者,某也…………………………………082

 

二、曰、为、谓之、之谓……………………………………084

 

三、谓…………………………………………………………086

 

四、言、此言、言此者………………………………………090

 

五、犹…………………………………………………………092

 

六、貌…………………………………………………………096

 

七、之言、之为言……………………………………………098

 

八、词、辞……………………………………………………100

 

九、属、别……………………………………………………102

 

十、读若、读如………………………………………………102

 

十一、读为、读曰、某与某同、某与某通…………………105

 

十二、当为、当作……………………………………………107

 

十三、浑言、析言;统言、通言;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108

 

十四、通语、凡语……………………………………………111

 

十五、互文……………………………………………………112

 

十六、古今字…………………………………………………115

 

第三节 古书训诂的内容………………………………………117

 

    一、解释词义…………………………………………………117

 

二、串讲文意…………………………………………………117

 

三、说明修辞手法……………………………………………119

 

四、分析句读…………………………………………………121

 

五、阐述文法…………………………………………………122

 

六、解释用典…………………………………………………122

 

七、讲解典章制度……………………………………………127

 

八、考证古音古义……………………………………………129

 

九、序事考史…………………………………………………129

 

十、记载地理…………………………………………………132

 

十一、发凡起例………………………………………………133

 

第三章 词义的引申………………………………………………136

 

第一节 “字”和{词}是两个层次的符号…………………136

 

第二节 词义与训诂学的关系…………………………………137

 

第三节 词义引申与引申的规律………………………………141

 

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141

 

二、词义引申的规律…………………………………………149

 

第四章 训诂的方法之一:以形求义……………………………185

 

第一节 形训的定义与资料的来源……………………………185

 

第二节 《说文解字》与形训…………………………………186

 

第三节 古文字材料与形训……………………………………204

 

第四节 形训的原则与注意事项………………………………221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之二:因声求义……………………………223

 

第一节 因声求义的类型………………………………………223

 

第二节 因声求义的例证及缺点………………………………225

 

第三节 因声求义的原理及限制………………………………232

 

第四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一:右文说………………………241

 

一、右文说的源流……………………………………………241

 

二、右文说的缺点……………………………………………255

 

第五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二:同源词………………………261

 

一、同源词的定义与称名……………………………………261

 

二、同源词的推源与系联……………………………………263

 

三、推求语源、系联同源词的方法…………………………264

 

第六节 因声求义的运用之三:联绵词…………………………278

 

一、联绵词的定义……………………………………………278

 

二、联绵词起源………………………………………………282

 

三、联绵词的特征……………………………………………289

 

四、联绵词在训诂学上的应用………………………………301

 

第六章 训诂的方法之三:破假借………………………………309

 

第一节 通假字的相关问题……………………………………309

 

第二节 “破通假还本字”的范例……………………………320

 

第三节 妄说通假的例证………………………………………333

 

第七章 其他训诂方法……………………………………………339

 

第一节 同义词辨析……………………………………………339

 

第二节 根据对文的句式结构探求词义………………………357

 

第三节 根据异文探求词义……………………………………362

 

第四节 根据方言探求词义……………………………………36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