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发】多媒体通信技术 李晓辉,方红雨,王秩冰著 科学出版社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临时通知 :正常发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速发】多媒体通信技术 李晓辉,方红雨,王秩冰著 科学出版社

二手书,无附赠品,择优发货

1 0.3折 38 八五品

库存2件

浙江杭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3.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辉,方红雨,王秩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4121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9787030404121

上书时间2025-01-07

评价4903好评率 99.11%

  • 物流很快 812
  • 发货速度快 806
  • 品相不错 754
  • 包装仔细 735
  • 价格实惠 661
  • 非常满意 628
  • 值得信赖 582
  • 服务态度好 563
  • 物超所值 516
  • 品相超预期 475
查看全部评价

现货12小时发货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多媒体通信技术
定价:38.00元
作者:李晓辉,方红雨,王秩冰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030404121
字数:376000
页码:242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提要
《多媒体通信技术》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确处理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关系,重点讲授了多媒体通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应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概述、数据压缩基本技术、音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技术、视频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多媒体通信同步技术、多媒体通信协议与系统、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等。
目录
前言章 多媒体通信概述 1.1 概述 1.2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 1.2.1 媒体 1.2.2 多媒体 1.2.3 多媒体技术 1.2.4 多媒体通信 1.2.5 多媒体通信系.3 多媒体通信中的相关技术 1.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1.5 多媒体通信发展的趋势 习题第2章 数据压缩基本技术前言章 多媒体通信概述1.1 概述1.2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1.2.1 媒体1.2.2 多媒体1.2.3 多媒体技术1.2.4 多媒体通信1.2.5 多媒体通信系.3 多媒体通信中的相关技术1.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1.5 多媒体通信发展的趋势习题第2章 数据压缩基本技术2.1 概述2.2 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2.2.1 数据压缩的必要性2.2.2 数据压缩的可行性2.2.3 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2.2.4 数据压缩的分类2.2.5 数据压缩的性能评价2.3 预测编码2.4 变换编码2.4.1 正交变换的性质2.4.2 正交变换的原理和方法2.4.3 离散余弦变换2.5 子带编码2.5.1 子带编码的基本概念2.5.2 子带编码的优点2.6 熵编码2.6.1 霍夫曼编码2.6.2 行程编码2.6.3 算术编码2.7 其他编码2.7.1 词典编码2.7.2 小波变换习题第3章 音频数据压缩编码技术3.1 概述3.2 声学基础知识3.2.1 声音信号特性3.2.2 人耳听觉特性3.2.3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3.2.4 声音质量的MOS评分标准3.3 音频信息编码分类3.3.1 波形编码3.3.2 参数编码3.3.3 混合编码3.4 音频信息常用编码方法3.4.1 增量调制与自适应增量调制3.4.2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3.4.3 音频子带编码3.4.4 矢量量化编码3.4.5 线性预测编码3.4.6 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3.4.7 感知编码3.5 音频信息压缩编码技术的标准体系3.5.1 波形编码标准3.5.2 混合编码标准3.5.3 MPEG音频编码标准3.5.4 Dolby AC-3习题第4章 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技术4.1 概述4.2 图像技术基础4.2.1 图像的分类4.2.2 人眼的视觉特性4.2.3 颜色空间4.2.4 彩色图像信号的分量编码4.2.5 图像质量的评价4.3 图像的数字化4.3.1 图像信号的表述和频谱4.3.2 采样4.3.3 量化和编码4.3.4 采样、量化参数和数字化图像的关系4.3.5 数字图像处理4.4 图像的统计特性4.4.1 图像的自相关函数4.4.2 图像差值信号的统计特性4.4.3 图像的信息熵4.5 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及其分类概述4.6 无失真图像编码方法4.7 有失真图像压缩编码方法4.7.1 预测编码4.7.2 变换编码4.7.3 小波变换4.8 新型图像压缩编码技术4.8.1 分形编码4.8.2 模型基编码4.9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4.9.1.IPEG标准4.9.2.IPEG2000标准4.9.3 二值图像编码标准.[BIG4.10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4.10.1 H.2 61标准4.10.2 MPEG.1 标准4.10.3 MPEG.2 /H.2 62标准4.10.4 H.2 63、H.2 63 和H.2 63  4.10.5 MPEG.4 标准4.10.6 H.2 64标准4.10.7 其他视频编码标准习题第5章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技术5.1 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问题5.2 多媒体通信框架5.2.1 基于QoS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结构5.2.2 基于TCP/IF的多媒体通信模型5.2.3 异构环境下的多媒体通信模型5.3 多媒体通信中的恒、变比特率传输5.3.1 恒比特率传输5.3.2 变比特率传输5.4 服务质量5.4.1 OoS概述5.4.2 OoS控制和管理5.4.3 差错控制5.5 同步技术5.5.1 多媒体数据与同步5.5.2 约束关系5.5.3 多媒体数据的构成5.5.4 同步控制机制5.6 多播技术5.6.1 多播通信5.6.2 多播需要的网络环境5.6.3 多媒体通信对多播机制提出的新要求5.6.4 多媒体通信中多播技术的实现5.6.5 基于应用层的多播5.7 多媒体信源模型5.7.1 视频信源的统计特性5.7.2 视频信源模型5.8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5.8.1 传统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5.8.2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5.9 流媒体5.9.1 概述5.9.2 流媒体技术原理5.9.3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和相关协议5.9.4 流媒体的关键技术习题第6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6.1 概述6.2 多媒体通信对传输网络的要求6.2.1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6.2.2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6.3 网络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持6.4 多媒体传输网络的分类6.5 多媒体通信网络的现状6.5.1 公共交换电话网6.5.2 数字数据网6.5.3 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6.5.4 帧中继网络6.5.5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6.5.6 ATM网络6.5.7 互联网6.5.8 无线网络6.6 三网融合技术6.6.1 三网融合的概念6.6.2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6.7 多媒体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习题第7章 多媒体通信协议与系统7.1 多媒体通信标准7.2 多媒体通信系统7.2.1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定义7.2.2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结构7.3 基于H.3 20协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7.3.1 H.3 20协议7.3.2 H.3 20系统7.4 基于H.3 23协议的通信系统7.4.1 H.3 23协议7.4.2 H.3 23系统7.5 基于H.3 24协议的通信系统7.5.1 H.3 24协议7.5.2 H.3 24系统7.6 基于SIP的多媒体通信系统7.6.1 会话发起协议7.6.2 基于SIP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分析7.6.3 SIP与H.323的比较7.7 下一代网络7.7.1 NGN网络构架7.7.2 NGN的主要业务7.7.3 NGN支持的协议7.7.4 支持NGN的主要技术习题第8章 多媒体通信应用系统8.1 概述8.2 应用类型和业务种类8.3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8.3.1 概述8.3.2 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8.3.3 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8.4 视频点播系统8.4.1 概述8.4.2 VOD系统的组成8.4.3 VOD的分类8.4.4 VOD的服务方式8.4.5 视频服务器8.4.6 用户点播终端8.5 网络电视8.5.1 概述8.5.2 IPTV的基本结构8.5.3 IPTV的相关技术8.6 远程教育系统8.6.1 系统框架8.6.2 实现方案8.7 远程医疗系统8.7.1 概述8.7.2 远程医疗的应用范围8.8 多媒体监控与报警系统8.8.1 多媒体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8.8.2 应用实例习题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