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

12 2.1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Lens 作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2

上书时间2024-05-26

独家书房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Lens 作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8682693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7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视觉
【内容简介】
你上一次为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什么时候?
《视觉013: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中,就讲述了一组关于“结束”的故事。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结束”已经成为了一种逐渐匮乏的能力和不断加深的心灵渴求。在感情陷入困顿、工作止步不前、人际关系渐变为不堪时,我们都想大喊一声:让这一切结束!并从终结中获得开启生命新篇章的能量。
然而,结束不等于逃避,让事物“恰当地结束”,让逝去的一切都能风化为生命中值得纪念的篇章,这也是一种能力。
无论工作、家庭、情感,哪种结束,本质上都是人与人关系的结束。恰当的结束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收获生命中辽阔感的途径。
这一本《视觉》,照旧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讲述了他们对“恰当结束”的理解:一位看起来总是不开心的母亲,终于对儿子讲出了自己的秘密,她把这视为不堪往事的终结;一个被孤独症折磨的家庭,有天终于选择了各奔前程,但这并非“不幸福”的开端;在飞速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从来没机会对故乡、老宅、亲人和曾经的生命好好道声再见,两位来自德国和日本的摄影师却帮我们记下了一切……
他们的故事,给人“结束”的勇气,以及“恰当”的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Lens
Lens自2005年创刊至今,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58万微博粉丝、超过70万微信粉丝,其中包括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领袖。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极富品质的影像阅读品牌。
Lens团队2015年起推出了两个系列的MOOK读物:《目客》系列,聚焦于单一主题阅读;《视觉》系列,侧重于多元影像阅读。《目客》和《视觉》在世界范围内采集最有个性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久保田博二,日本独一的马格南摄影师。20世纪60年代他到美国学习,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社会变革及青年运动洗礼,并将自己对时代的观察用摄影表达出来。70年代起,他先是环游了日本,后在亚洲多国活动,尤其曾50多次来到中国,用彩色照片记录下迅猛变化前的中国景观及人们曾有的生活状态。

蒂莫西•阿奇博尔德,美国人。2010年前后,蒂莫西拍摄儿子的一组照片在网络媒体疯传,照片记录了患孤独症的男孩封闭而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蒂莫西喜欢拍孩子和青少年,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够了解他们的世界,但总为他们“努力认识自我”的冲动所触动。

埃恩•斯文森,美国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家对面一栋装饰着落地窗的公寓楼像是个城市动物园,人们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超长焦镜头窥视到。斯文森就此创作了一组十分具有争议性的作品“邻居”。

彼得•比阿罗贝泽斯基,德国人。从小深受赛博朋克风格电影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不断在亚洲寻找那些“出现在电影中的场景”,将高科技的城市设施和低廉简陋的市民生活在照片中融合一体。
【目录】

                                 【声音】
朴树 亚当•格兰特 朱丽叶•比诺什 理查•基尔 朱利安•巴恩斯 费尔南多•佩索阿 马塞尔•普鲁斯特 西蒙娜•德•波伏瓦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只有这样人才能放手】
一场酝酿已久的母子谈话,牵扯出母亲40年前一件难以启齿的往事。“就算有过糟糕的经历,人也能过好剩下的人生。暴力没能让她停止生活。” 
【“情感只能在人与人的交锋中产生”】
一组在社交媒体疯传的自闭症儿童照片,背后是一个温柔、伤感又破碎的家庭故事。它折射出家庭中爱的付出与失落,有所安慰却又危机四伏。
【上演在窗口的故事,会被谁窥见】
他将镜头瞄向街对面的公寓大楼,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偷拍”。透过窗口,人们吃饭,睡觉,说话,呆坐,哭了,笑了……日常生活如默片般谜样展开。
【“岁数大一些后你会意识到……我们曾经的模样”】
他拍摄了近40座亚洲城市,“从最简单的棚户区开始,最终成为拥有遮天蔽日公寓楼的都市”,它们讲述着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个性被一致性取代的故事。在城市的飞速重组与拆建中,对往日的留恋只能成为没有着落的哀伤。
【边境“桃源”】
将美国与墨西哥分隔开的,是一条长达3201千米的边境线。边境两边,有人离乡,有人固守,也有人试图建立自给自足、不受暴力困扰的乡村生活。
【“我只会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的人”】
久保田博二,日本 的玛格南正式会员,他走遍中国全部省份,军方专门调飞机供他航拍,他经历了很多历史的重要时刻。但他说自己更迷恋拍摄普通人,“普通人在某个瞬间是最优秀的演员”。 
【既冰冷坚硬,又柔软轻盈】
爱德华•霍普,艺术史上最神秘的画家之一,他总是沉默寡言,妻子约瑟芬却喋喋不休。同是画家的他们在41岁相识,她放弃艺术,全心滋养他的创作,扮演了他画作中所有女性的真人模特。但与此同时,他们又相互牵制,甚至憎恶。
【“戴上珠宝的时刻往往非常感人”】
一颗被奴隶用大腿带出来的巨钻,一件见证了拿破仑兴衰的珠宝,两件引发过谋杀案的首饰……每件传奇珠宝背后,都有一个融合了冒险、阴谋、八卦甚至血雨腥风的故事。 
【记忆】
1986年,“空心小人”艺术家基斯•哈林应邀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现场作画,一组底片记录下他创作的完整过程。在仅维持了31年的生命中,哈林不断与“认识自己”斗争,虽然最后收获的结果并不太理想。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