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四老之董健 冯玉祥的绘画老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滨州四老之董健 冯玉祥的绘画老师

15000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滨州四老之董健 冯玉祥的绘画老师 名家作品永久保真

年代90年代 (1990-1999)

类别设色(彩色)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立轴

尺寸88 × 47 cm

上书时间2024-03-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自然老旧,无折无缺。
商品描述
董健,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画院名誉院长,滨州著名“四老画家(石雨田,董健,张雷白,乍起典)”之一,冯玉祥的书画教师,山东省美协会员。
中文名
董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美术师
职称
国家一级美术师
人物履历人物生平
人物履历
董健(1917--1993),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画院名誉院长,滨州著名“四老画家(石雨田,董健,张雷白,乍起典)”之一,冯玉祥的书画教师,山东省美协会员、。董健先生早年和晚年执著画苑,泼墨挥毫勤奋不辍。尤其他晚年在滨州期间生活的七年,是他绘画生涯的黄金时期。一九四一年,他考取了当时最高美术学府国立艺专。入校后,教师高冠华对董健说:考得特别好,潘(天寿)先生亲自看了你的卷子,给了九O分,是最高分。从此,董健作为潘天寿、丰子恺、李可染、吴弗之、吕凤子等著名艺术大师的嫡传门生,在国立艺专修业四年,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广泛涉猎,对明请石涛、八大、吴昌硕、任伯年等大家的作品作为日课钻研,并对书法艺术下多苦功。当代我国海峡两岸的著名画家中,席德进、张光滨、吴冠中、付天仇、刘鲁生等都是董先生的科班同窗。一九四五年,28岁的董建先生大学毕业后,也初步形成了自己艺术风格,先后在当时的《四川日报》《大众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也连续两次参加四川省成都画展,这位国画新秀在天府之国成长着。董健从国立艺专中国画系毕业,先后在乐山、洪雅、南部等师范院校任教。
人物生平
1947年,董建先生在乐山师范任美术教师,青年的董健潇洒漂亮,多才多艺,不但善于绘画,而且能歌善舞,精通钢琴、手风琴、提琴、二胡等乐器,经常为学校组织文体活动。在工作中,他认识了乐师附小的青年教师谢惠芳,由于谢惠芳女士长期仰慕董建先生的卓尔才华,所以很快建立了恋情,郎才女貌成为当地的美谈。一九四七年,董健曾与四川著名画家李琼玖组织嘉州画社,并多次举办画展,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因董健只是一介书生,家庭富有的谢家不同意这门婚事。1949年,不顾家庭的强烈反对,32岁的董建先生和24岁的谢惠芳女士喜结良缘,甜蜜的新婚生活,是许多同事羡慕和称道。1951年长子董晓丹出生,1955年次子董丹弟出生,1962年三子董天野出生,共有三子。
由于父母远在山东生活困难,迢迢千里路, 董健先生思乡心切,经时任山东民政厅副厅长高象九的帮助,他便携妻带子于一九五七年请调回山东原籍工作。因当时商河县辖属惠民专区,他便被安排在新建的惠民县桑落墅中学。当时的桑落墅中学初建,教师、教具都极其缺乏,具有大学学历的董建自然是教学骨干,语文、算术、物理、化学各学科教学都有他首先开讲,而他擅长的美术课却从未开设,在当时极左条件下,美术等艺术课程都被砍掉了。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由于政治风云和工作条件的限制,他的艺术才华长期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所以他当时的学生一般都不知道董健先生擅长绘画。直到1963年地区举办画展时,人们才知道董健是一位丹青高手。当时的地委书记汪成旺看画展时,看到董健先生反映新生活的画,高兴的说:“你看董健同志画的高粱谷子,谁说中国画不能表现新生活,董健同志不是画的很好嘛!”。汪成旺书记号召青年画家向董健学习,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以后,便有当时的青年画家吴秀月、付维良等前去拜访董建,和他切磋画艺,他们欣赏到了董健珍藏的潘天寿、李可染的书画真迹。科班出身的董建,由于善于学习和大胆创作,而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是人们公认的当时惠民地区高水平的画家。大概是由于董建经历了民族的大灾难,所以它的民族责任心特强,虽然难以拿起自己心爱的画笔,但还是尽职尽责的教书育人将近40年,直到一九八O年从教师岗位上光荣离休,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
离休以后,董健先生几经友人邀请,到南方旅游写生、举办画展,重操画笔,并一放而不可收。1983年,董健先生应四川省政协和文化厅的邀请举办了回川画展,也多次参加当地省、市书画展,博得一致好评。1984年,他被聘为四川画院名誉院长。1985年,地区老领导刘之申等爱惜董健先生的卓越画才,并为修建黄河大桥书画联谊的客观需要,盛情相邀安排他来滨州居住,任滨州老年大学教授,使他晚年有了一个较为舒适安顿的生活和创作的环境。董健先生虽历经坎坷,但艺术功底深厚,对白描、工笔、写意均有深湛的造诣,无论是笔墨运用、章法结构、构图敷色都意境横生、诗意盎然,有大家风范。他注意把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他的画,气势雄厚,藏妙趣于平淡之中,宙高雅于寻常这内。他画的雄鹰落笔有神,泼墨荷花饶有意味,花、木、兰、竹情趣幽雅,禽、鸟、虫、鱼千姿百态,无不生动可爱之极,使人们感到生命的可贵和美的享受。。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董健先生不但画品高雅,而且人品高尚。他品德谦和,不慕名利,宽厚坦荡;他敢为人梯,诲人不倦,助人为乐;他甘居人后,礼让同仁,不计得失;他不追时尚,苦苦于艺术耕耘之中,酬答四方知音。别人有困难 ,他鼎力相助,乐施好善具有君子气节。他晚年在滨州生活的几年,是他丹青生涯的黄金时期,经常有书画爱好者到先生那里求画,不管你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他只要有满意的作品就慷慨奉送,从不计半点报酬,从无半点吝啬之情。在滨州生活的七年,他绘制了两千多幅国画精品,但自己手中始终几乎没有存画,大都酬答了文友和慕名求画者,或者贡献了社会公益事业;虽大家都公认董健先生是一位丹青高手,但由于他缺少积蓄和手中没有存画,想办一次高水平的全个人画展都好事难成,生前连一个简易的书画册页也没有印制过,真令人惋惜。每当我们为之惋惜时,董健先生只是淡淡一笑,足见其虚怀若谷和心胸坦荡。此事竟成为我市文化界的一大憾事。董健先生在书画艺术和美术教育方面的重大成就,早已受到省内外艺术界的广泛敬仰。1992年8月,董健先生夫妇回惠民县城购房居住,1993年7月董健先生陪谢惠芳老师会四川探亲,1993年10月20日患病去世,终年76岁。董健先生的一生克勤克俭,甘于奉献,似蚕织锦绣,如蜡送光明,位我市文化艺术界里留下了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风范。他留下的丰富作品,恰是他精神、情感、修养和品德的最好载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老旧,无折无缺。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