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道(作者签名版)
  • 门道(作者签名版)
  • 门道(作者签名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门道(作者签名版)

39 5.7折 6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一达 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18

藕益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一达 著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5003837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8页
【内容简介】

收藏没有高低贵贱,无论瓷器字画、金石碑拓、笔墨纸砚、钱币珠玉,亦或烟标火花、日记票据、算盘手表、酒瓶纽扣均能入藏。

 

收藏无须抛金洒银,但需守本心,耐寂寞,拒诱惑,方能滴水穿石,成就大业。

 

但是收藏怕的是什么?怕的是看不准,看不透,花冤枉钱买廉价东西或让价值连城的文物从自己眼皮子下漏掉。你知道中国的玉器究竟还有多少真的?你知道陶瓷做旧能到什么样的地步?你知道小小的钱币里藏着多大的学问?

 

《门道》这本书,就是告诉你古玩圈子各种奇人轶事和收藏实战的奇书,从瓷器、古家具、墓碑、装裱行、文物打眼、赌石、艺术品、烟斗等古玩的各个层面和小圈子入手,讲述了各个精彩绝伦的小故事和圈子里各个dingjian人物的趣事,更告诉你怎样去鉴别文物!是一部让广大读者能增进古玩知识,了解古玩行业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陶冶情操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佳作。

 


【作者简介】

刘一达,笔名达城、如一,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过工人、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委机关干部、《北京晚报》主任记者、专栏主持人。现任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老舍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曾被评为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1980年开始从事写作,迄今已创作出版十多部长篇小说,四十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一千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五十余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等称号,其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风格,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猫碗》《renchong儿》《百年德性》《画chong儿》《故都子民》《胡同根儿》(上下卷)《北京爷》(上下卷)《大酒缸》《红案白案》《规矩》等。其中《renchong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画虫儿》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

 


【目录】

自序:

 

 玩者有“门”  家者有“道”

 

 

 

 

 

 王世襄――九十多年玩出的意境

 

玩的人不见得都是玩家

 

不可多得的京城玩家

 

一部《明式家具研究》影响两代人

 

《北京鸽哨》获国际大奖

 

老宅门的文化熏陶

 

蒙冤受难反倒成就了大玩家

 

香炉所承载的深情厚谊

 

张伯驹让他把《平复帖》拿回家

 

捐赠79件名贵古典家具

 

古琴“大圣遗音”拍出一个亿

 

给红烧鱼上“眼药”

 

睡在柜子的“贵人”

 

 

 

那志良――典守故宫七十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亮家底儿

 

150多件珍贵史料捐给了北京故宫

 

两岸捐赠几经周折

 

故宫典守者的职责和情怀

 

玉器鉴定大家却没一件藏品

 

90多年前的故宫清理家底儿

 

典守者道出实情:故宫也有赝品

 

同胞兄妹半个世纪后的重逢

 

没忘老北平的“半空儿”

 

在台北见到了朱家锚

 

90多岁还坐飞机去讲演

 

 

 

百年传奇――谭鑫培墓碑归位记

 

 

 

谭门七代京剧的香火没断

 

“云遮月”的嗓子创“谭派”

 

收杨小楼为义子

 

慈禧老佛爷是他的“铁粉”

 

一出《洪羊洞》成绝唱

 

挣银如山却没家底儿

 

舍银供佛发自本心

 

戒台寺住持亲自给他建墓

 

荒芜的墓地重见真容

 

巨蛇吐信吓跑砸墓人

 

午夜冒险藏墓碑

 

失踪的墓碑水落石出

 

真是神奇墓碑愣完好无损

 

 

 

 刘金涛――“两把刷子”玩了一辈子

 

玩装裱得有“两把刷子”

 

“三黄”给他画像题词

 

腿儿着七天七夜来北京

 

玩命装裱蒋兆和的《流民图》

 

徐悲鸿帮他开“金涛斋”

 

老舍先生给他敬酒

 

齐白石临终给他的遗嘱

 

为赛金花找白石老人画虾

 

藏画很多就是不卖

 

 

 

刘曾复――80年玩票成“教主”

 

 

 

梅兰芳称他是“通天教主”

 

从老宅门走出来的

 

一家六口人都从医

 

正式给“老麒麟童”磕过头

 

“教主”的“戏包袱”

 

跟朱家檬恰胺⑿《”

 

发明了“七张脸”的脸谱

 

 

 

金鑫――海外鉴定历险传奇

 

老北京的“果房金家"

 

裹着棉被砸官窑瓷器

 

别人打愣儿的时候他已出“道”

 

第三只眼睛看民间收藏热

 

在国外搞古董鉴定感慨良多

 

鉴定古董要有心术

 

假“唐马”险要老教授一命

 

假画泄底  名医“中枪”

 

半路遭劫  午夜惊魂

 

大老板设局讨要一纸鉴定

 

黑社会出面前来索命

 

四幅假画引火烧身

 

假古董泛滥的三大原因

 

“回流”的古董并非都是真的

 

 

 

郑怀忠――玩玉玩的就是心跳

 

慧眼来自真金白银的“实战”

 

一家出了四位玩篆刻的

 

辨石的慧眼是这么炼成的

 

如何辨识真假田黄石

 

标价70块钱的石头卖了20万

 

和田籽儿玉什么时候进的中原

 

籽儿料价钱为什么高

 

“山流水”的真相

 

好玉并不以白为准

 

评估玉器价值的要诀

 

只有玩家才敢玩古玉

 

辨玉要有慧眼必须多看实物

 

 

 

孙广安――鲜为人知的广东音乐玩家

 

广东人创作的广东音乐

 

老北京人为什么喜欢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叫板“净街王”

 

一家子广东音乐“发烧友”

 

北京人玩广东音乐让广东人服了

 

老哥儿们攒起一个琴社

 

受冷落的广东音乐苦觅知音

 

广东音乐愣让北京人玩出味儿来

 

 

 

田有亮――名不虚传的脸谱和烟斗玩家

 

三百多号人给他的画册出版捧场

 

在京剧团唱过花脸

 

翁偶虹的大弟子

 

对得起自己的恩师

 

脸谱画为北京人挣了脸

 

初中生玩出了大学问

 

烟斗架子是李万春送的

 

记忆犹新的“麻栎疙瘩热”

 

玩烟斗要的是一种“范儿”

 

3把丹麦烟斗2000万元

 

烟斗也有捡漏儿的机会

 

收藏烟斗也要有眼力

 

收藏哪些烟斗会升值

 

 

 

程茂全――老宅门出来的“票友”和书家

 

老照片引出《墨香程门》书画展

 

老宅门的家学渊源

 

老爷子和七个儿子都是“票友”

 

有了“童子功”才拜郑诵先为师

 

伤了自尊差点儿跳楼

 

黄胄成了他的“伯乐”

 

宏宝堂的“堂主”

 

在酒里寻找“真实”的自己

 

脑子跟电脑有一拼

 

李少春教他唱过戏

 

要把笔墨玩到极致

 

 

 

陆昕――院士楼里出来古钱币玩主

 

院士楼里的老宅门遗风

 

玩古董的物理学院士

 

七个兄妹五个毕业于清华

 

从微软辞职回北京

 

爷爷留给他一箱子古钱币

 

回首当年月坛邮市的癫狂

 

不是花钱是玩“花钱”

 

并不是所有古钱币都值钱

 

一枚古钱币卖到了1800万

 

古钱币收藏的原则

 

 

 

卢晓荣――三十载风雨玩核桃

 

乾隆爷喜欢玩山核桃

 

明朝的天启皇上会雕山核桃

 

贝勒爷核桃里的“密电码”

 

老中医开方治糖尿病玩核桃

 

可着北京城寻找山核桃

 

有生以来买的第一对核桃

 

揉核桃治好了糖尿病

 

千万里追寻核桃树

 

山核桃成了大众“媒人”

 

从玩核桃到写核桃

 

一本书点了一把“火”

 

小小核桃闯入百姓生活

 

一对“狮子头”拍出112万元的天价

 

树脂核桃与赌青皮核桃

 

嫁接山核桃是扔向市场的原子弹

 

发热的大脑与刹不住车的价码儿

 

核桃市场的风云突变

 

另辟蹊径玩核雕

 

“核桃热”后的冷思索

 

 

 

阎树军――四十多年收藏“天安门”

 

胆儿够大的敢收藏“天安门”

 

天安门不是一般的城门楼子

 

痴迷“天安门”的初衷

 

藏品多得让人眼晕

 

难得一见的天安门影像

 

如果能建博物馆不亦快哉

 

 

 

王明玺――玩出一个自行车博物馆

 

京城的“车鬼子”

 

拿自行车当眼珠子

 

难以割舍的单车情结

 

收藏自行车的“三绝”

 

自行车救过他的命

 

黑“凤头”招灾惹祸

 

“养”的自行车吊起来

 

追了6年的“白金人”

 

“宝马”都不换的自行车

 

8辆藏车当废品卖了

 

设计智买“宫田”车

 

“水淹七军”车泡汤

 

玩车人平生的夙愿

 

藏车全部捐建自行车博物馆

 

自行车玩家的“绝唱”

 

 

 

陈伟明――地道的京城玩鸟人

 

 “靛颏”享受的是贵妃待遇

 

  为只“靛颏”丢了老命

 

京城的“文鸟”和“武鸟”

 

老北京人玩的“四大鸣鸟”

 

一只好“红子”至少5万元

 

好“红子”为什么越来越少

 

北京人“会鸟儿”讲究多

 

“南笼”和“北笼”

 

一个“天津笼”几十万元

 

身价不菲的鸟食罐

 

京城玩鸟人的忧患

 

 

 

毛晓沪――古陶瓷做旧大揭秘

 

 瓷器的最高拍卖价达5个多亿

 

瓷瓶灯座卖了7852万元

 

明清瓷器格外受宠

 

老瓷器为何卖不出高价

 

汝窑玉壶春瓶怎么才值150万

 

为什么“五大名窑”无人问津

 

怎么给古瓷估价

 

地摊儿上的“官窑”绝对是赝品

 

故宫也有“克隆”的名瓷

 

瓷器做旧的秘诀

 

跟冯先铭是邻居

 

从小就对古瓷着魔

 

在废品堆里捡到的“宝贝”

 

带着做旧的瓷器“闯”故宫

 

赝品让故宫的专家打了眼

 

专家泄底:外国博物馆也有做旧赝品

 

100元的压手杯做旧后卖了300万

 

博物馆要买他做旧的元青花

 

前辈的高仿瓷器上留着记号

 

做旧的高仿给专家出了难题

 

高仿古瓷的鉴定方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