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氏风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哈氏风筝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15.9 2.7折 58 全新

库存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哈亦琦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5015989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9787805015989

上书时间2024-06-25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对非遗项目代表人物的传奇人生,各位传承人在继承先辈遗产时所作出的努力进行了记述,增加了丛书的艺术欣赏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民性很强,专业性也很强,要达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目的,还要取决于全社会文化觉悟的提高,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这本《哈氏风筝》(作者哈亦琦)是其中一册,《哈氏风筝》阐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风筝的起源历史;第二,哈氏风筝的起源历史;第三,哈氏风筝的制作工艺;第四,哈氏风筝的特点;第五,哈氏风筝的保护与发展;第六,哈氏风筝代表作品赏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风筝的起源历史
第一节 风筝的起源
第二节 风筝的用途
第三节 风筝的民俗
第四节 风筝的科学意义
第二章
哈氏风筝的起源历史
第一节 哈氏风筝的起源
第二节 哈氏风筝四代传人
第三节 哈记风筝店
第四节 哈晶漪记忆中的“哈氏风筝”
第五节 哈亦琦的风筝人生
第三章
哈氏风筝的制作工艺
第一节 类别、基本结构造型
第二节 风筝的附件
第三节 风筝材料、工具
第四节 制作工艺流程——牡丹蝶的制作过程
第五节 风筝的施放技艺
第四章
哈氏风筝的特点
第一节 骨架特点
第二节 造型特点
第三节 构图特点
第四节 色彩特点
第五节 文化内涵
第六节 创新发展
第五章
哈氏风筝的保护与发展
第一节 哈氏风筝的新生
第二节 哈氏风筝走向世界
第三节 哈氏风筝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 几代人身份的变化
第五节 技艺传承
第六章
哈氏风筝代表作品赏析
附录
附录一 哈氏风筝四代年表
附录二 哈亦琦业务成果简介
后记

内容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非常重视哈氏风筝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发展工作,并对哈氏风筝的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给予了很大的关怀、爱护和支持。哈氏风筝及传承人在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上的提升,促使我把家传技艺升华到民族技艺的文化层
面来认识和传承。这是我作为哈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的责任。
《哈氏风筝》(作者哈亦琦)阐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风筝的起源历史;第二,哈氏风筝的起源历史;第三,哈氏风筝的制作工艺;第四,哈氏风筝的特点;第五,哈氏风筝的保护与发展;第六,哈氏风筝代表作品赏析。《哈氏风筝》把哈氏风筝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全面总结其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对于哈氏风筝的继承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精彩内容
 风筝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是用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现代科学家认为,地球蕴藏的资源已被人类消耗了很大部分,如果继续无限制使用将有枯竭的危险,因此必须利用其他的天然能源。
人们首先注意到利用太阳的热能,其次是利用风力,例如荷兰的风车。
这样利用风力还是原始方式,现代的风车发电设备可以满足照明和其他家用电器用具的需
要。风筝和风车同样利用了风力。
18世纪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小的时候就不喜欢父亲的蜡烛制造业,常常到海边去学游泳和划船,希望以后做一个海员。他更喜爱放风筝,但不满足一般的方法。有一次,富兰克林竟异想天开地到湖里去放风筝。他把衣服脱光,把风筝的线系结在腰上,一面靠着风力,一面在水里游泳,结果就漂浮到了三里多远的地方。在他成年时,对于放风筝和游泳依旧没有忘情,曾打算放起大风筝,靠着风筝的力量横渡辽阔的英吉利海峡。后来虽因各种原因计划未能实现,但从这里可以看到他对这方面确实异常爱好。此外,他又曾利用放风筝来证
实天空中云层带电的现象。
1725年,富兰克林利用两根尖锐的铁丝和丝巾做成了一只不怕雨淋的风筝。在有闪电和雷雨雨天气里,在他儿子的帮助下把这只风筝放到高空中去,使它停留在云层当中。风筝线的下端系在一个铜圈上,铜圈又系在一条丝带上,丝带由他的儿子帮助牵着,他们两人同站在可以避雨的屋檐下。当空中有闪电的时候,富兰克林手里拿着一把钥匙试着去接近线上的铜圈,结果爆出了不小的火花。从这次试验,他证实了云中确实带着电。云上带的电沿着潮湿的风筝传导到铜圈上,因为铜圈下面所系的丝带是一种不能导电的绝缘物体,当然铜圈上的电就不能通过他的儿子的身体进入地中,只能越过铜圈和钥匙中间的空气而由富兰克林身上传到地中去,这也就是产生火花的原因。通过这次试验,探测了电闪雷鸣的放电现象,揭开了雷电之谜。这是人类发现电力的开始,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
1749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尔逊为了探测高空气温,用风筝作为运载工具,将几个温度计固定在6个风筝上,用915米长的线牵引,测量不同高度的温度。这种方法,被称为“风筝列车”。
1799—1809年,英国的乔治·克利用风筝研究航空原理,创立了空气动力学。1804年,他在约克郡庄园发明了世界筛一
架滑翔机。
风筝飞翔的原理,启发人类直接利用风力在空中航行。
俄国科学家莫柴伊斯基终身研究有关鸟类飞翔、
风筝上升等航空方面的原理,曾经几次乘坐大风筝飞到高空中去。他经过了多次试验,终于受风筝启发而制作出了滑翔机。
1876年,莫柴伊斯基决定做一只迎风面积很大的风筝。他试验了各种各样的风筝结构,终于做成了一只箱笼拍子形的大风筝。
大风筝做好后,在刮大风的天气里,他亲自驾驶这只大风筝(事实上他是被绑在大风筝上面的),随着大风筝一起飞到了高空中。放风筝时所用的绳子牢固地系在一部车子上,这部车子套了三匹马。当这些马用力拉着车子和风筝绳子很快地从斜坡上向下冲的时候,放风筝的绳子就越拉越直,一股很大的风力把大风筝连人一
起托送到空中去了。
1847年,那依阿拉建桥时,用风筝把线送到对岸,然后牵引粗线和钢丝绳,成功地进行建桥工程。
1882年,英国一位叫乔治·波库克的教师制造了一辆用两个大风筝拉的车,速度达到每小时35公里。在一次比赛中,这辆用风筝拉的车超过了用马拉着的驿车。
190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纽芬兰岛和英国之间创建了无线电联络,所用的122米长的天线也是靠风筝带过去的。
当时这只风筝的引线就是用来做“风筝列车”金属线的引线。
190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制作了第一
架飞机,在北卡罗来纳州试飞。他们是现代国际航空事业的创始人。在初期试验时,他们根据风筝依靠风力为动力而起飞的原理,制作了滑翔机,后来再装置动力机械,增加飞翔的距离和时间,发明了能运载人类升空的飞机,创造了人类航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以下是风筝的几项令人瞩目的世界纪录:1907年,电话的发明者格拉哈·贝尔用3393个翼
面制造了立体风筝“西古那陀号”。在富兰陀露湖畔由萨露丽支中尉登乘,升高50米,在空中停留了7分钟。
1919年,德国的林德布古尔创造了升空9740米的纪录。
1969年,美国学生古利浦用19个风筝串联,引线17000多米,飞升高度10830米,在空中停留7小时。
1976年,日本一餐馆经理用5480尺长的绳子,放起1050只风筝,总重350磅。
1976年,日本曾有人用一根引线放起3672只风筝。
荷兰的范德鲁有一只250米长的连串风筝,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风筝。
泰国400千克重的邮票形风筝是世界上最重的风筝。
荷兰的伞翼充气形厕筝,占地550平方米,足有排球场那么大。放飞时由6个鼓风机充气,并由60人共同操作,是举世无双的最大风筝。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