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狱之门
  • 地狱之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狱之门

正版图书保证 可开电子发票

39.1 2.0折 199.8 全新

库存60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 道格拉斯·E. 纳什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49481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9.8元

货号3527961

上书时间2024-01-28

汉唐图书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深度二战迷,自由翻译者,从事二战史著作的翻译工作十余年,为中国读者带来超过30部译著。由他执笔翻译的作品包括《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等。



目录
虽然与宏大的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相比, 切尔卡瑟战役的规模较小, 但它在苏德战场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1944年1月底,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6万精锐在卡涅夫突出部被苏军合围。曼施泰因急调装甲力量解围, 却在苏军强大的防御面前耗尽突击势头。被困部队不得不自行突围, 经过异常血腥的战斗, 终于有共计4万余名将士逃出生天。被围德军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未能脱身, 第11军军长施特默尔曼也在行动中阵亡。本书正是一部讲述切尔卡瑟之战来龙去脉的作品, 除了在战略和战役层面深度解析这场突围战之外, 还逐日逐时地详细讲述了德军从事的每一场战斗, 展现了许多基层士兵的亲身经历。

内容摘要
虽然与宏大的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相比,切尔卡瑟战役的规模较小,但它在苏德战场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1944年1月底,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6万精锐在卡涅夫突出部被苏军合围。曼施泰因急调装甲力量解围,却在苏军强大的防御面前耗尽突击势头。被困部队不得不自行突围,经过异常血腥的战斗,终于有共计4万余名将士逃出生天。被围德军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未能脱身,第11军军长施特默尔曼也在行动中阵亡。 本书正是一部讲述切尔卡瑟之战来龙去脉的作品,除了在战略和战役层面深度解析这场突围战之外,还逐日逐时地详细讲述了德军从事的每一场战斗,展现了许多基层士兵的亲身经历。

主编推荐
【十年一剑,重铸经典】  《地狱之门》中译本第一版由小小冰人翻译,于2010年出版,深得二战史爱好者好评。这一版的翻译实属上乘,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遗憾,正如部分读者指出,个别句子和段落翻译得不够到位。正是为了精益求精、弥补缺憾,2020年重译这部经典之作。除了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之外,译者更是在书中融入了十余年来积累的学识与见地。和前一版相比,这已然是一部脱胎换骨的译著,在信、达、雅等各方面都更为精进。   【是非成败,扑朔迷离】  苏德双方都声称自己赢得了切尔卡瑟战役的胜利。于德国来说,虽然包围圈内的一多半部队得以生还,但是重武器悉数损失,在乌克兰的进攻力量消耗殆尽。于苏联来说,虽然此战为挺进波兰、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奠定了基础,但是未能复制斯大林格勒的辉煌歼灭战,放走了大批敌军有生力量。究竟谁才是切尔卡瑟战役的胜利者?读过这本书之后,读者心中想必就有了答案。   【精锐之师,困兽之斗】  包围圈内的部队和企图解围的德军中都不乏名声显赫的虎狼之师,例如武装党卫队第5“维京”装甲师、第5“瓦隆”突击旅、第1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装甲师,以及驱虎御豹的贝克重装甲团,在二战史爱好者心目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话题担当”。一方面是意志坚决、气势如虹的两个苏联方面军——他们已经立下“军令状”,誓不放走一个被围德军;另一方面是陷入*境、向死而生的百战雄师,以及他们救人心切的装甲军战友。这是一场看点满满的殊死搏杀。   【代入视角,身临其境】  虽然切尔卡瑟战役的意义不容忽视,但除了苏联的官方记载之外,关于这场战役的专著并不多见,讲述士兵个人经历和切身体验的作品就更少了。《地狱之门》一书的作者不仅娴熟地运用相关军事文件和作战地图、历史照片,为我们复盘了这场惨烈突围,更凭借多年来对战斗幸存者的采访,为我们讲述了普通士兵的惨痛经历——烂泥遍布的道路、冰冷刺骨的河水、遮天蔽日的飞机、横冲直撞的坦克、铺天盖地的

精彩内容
“大约就在这时,我们开始听到一个新名字——格奥尔吉·朱可夫。每当情况变得对我们不利,每当我们觉察到一个强大而又灵活的对手存在时,我们的指挥官便会露出会意的微笑——朱可夫。”——埃里希·克恩,《死亡之舞》红军的计划是消灭卡涅夫突出部,它被称作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进攻战役,将纳入苏军战役构想的组成部分,这些构想曾在过去的战役中以各种形式尝试过,但其协调性从未达到此次战役所要求的程度。战役计划的成功依靠战役欺骗、牵制性进攻和大本营战役预备队纵深突击(由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的坦克集团军遂行)的结合。苏军的行动还包括将大量火炮集中在狭窄地段,从而彻底粉碎德军的战术防御、空中密接支援、进攻部队的梯次配置、军事情报机关判明的德军的能力和意图。这些要素的综合,对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员在指挥控制方面、战斗实际发生地的下级指挥人员在主动性方面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红军是否具备执行如此复杂的作战行动的能力,这一点尚有待观察。
苏军战术计划的起源可追溯至朱可夫元帅1944年1月第二周向大本营提出的建议,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进攻战役和基洛沃格勒进攻战役当时刚刚结束。朱可夫与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指挥员瓦图京和科涅夫遂行的战役造成卡涅夫突出部,他们认为突出部内的德军集团朝向第聂伯河,对红军侧翼构成潜在威胁,特别是对瓦图京,他的部队从第聂伯河向西延伸了250千米。该突出部还威胁到红军的行动自由,因为其规模和深度妨碍到两个方面军之间的紧密配合。
苏联大本营更关心的是德国人利用该突出部实施纵深突击,直插瓦图京方面军后方或攻入科涅夫方面军侧翼,重新夺回基辅和基洛沃格勒的可能性,而这恰恰是希特勒提出要做的事。实际上,尽管希特勒的宏大构想似乎迷惑住了苏联人,但冯·曼施泰因的集团军群根本没有力量遂行这样一场庞大的行动。苏联大本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可能受到冯·曼施泰因在去年12月科罗斯坚—日托米尔反击战期间展开猛烈反突击的影响,德军在那里给瓦图京拉伸的坦克兵团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也许冯·曼施泰因会重演这一幕。不管怎样,大本营都不打算冒险。根据斯大林的命令,朱可夫飞赴乌克兰,在那里向瓦图京和科涅夫简要介绍了计划构想,并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朱可夫把两位方面军司令员的建议转达给大本营,那里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很快获得斯大林的批准。
苏军战地指挥员们达成一致。朱可夫赞同瓦图京和科涅夫对卡涅夫突出部对他们侧翼构成威胁的评估。另外,科涅夫认为眼前的良机远不止拉直战线。根据苏军情报部门的报告,科涅夫认为德国第8集团军主力即将落入陷阱。这位苏联元帅相信,他要做的不是逮住几个德国师,而是实现另一场斯大林格勒规模的胜利,并决定性地打破乌克兰的力量平衡,使之对苏联有利。
科涅夫的信心建立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从各种来源(包括俘虏、无线电拦截等)获得的信息表明,10个德国师(第57、第72、第82、第88、第112、第167、第168、第332步兵师,第213保安师,党卫队第5“维京”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旅(“瓦隆人”旅)盘踞在突出部内。由于苏军情报部门习惯性地按照满编状态评估德军部队,科涅夫、瓦图京和朱可夫相信,卡涅夫突出部环绕的地区内至少有10万名德军士兵。
在苏联军事情报专家们看来,这代表德国第8集团军的作战主力,他们在相关地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地带。据大本营参谋克瓦奇上校记载:韦勒将军指挥的德国第8集团军位于卡涅夫附近的突出部内。该集团军编有不下9个德国国防军最好的摩托化师,另外还有一个武装党卫队师和“瓦隆人”摩托化旅。另一个斯大林格勒正在形成。

媒体评论
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