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鞭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冯骥才 新华正版
  • 神鞭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冯骥才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神鞭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冯骥才 新华正版

28.73 6.2折 46 全新

库存20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4789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60页

字数401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xhwx_1202294792

上书时间2024-04-21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冯骥才经典小说结集收录多篇作品入选义务教育教材本书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集,收录他的十三篇经典小说,分“乡土传奇”“人生故事”两部分。包括俗世奇人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是对冯骥才小说名篇的一次较全面的结。

目录:

乡土·传奇

俗世奇人

炮打双灯

神鞭

三寸金莲

人生·故事

楼顶上的歌手

胡子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抬头老婆低头汉



雪夜来客

雕花烟斗

感谢生活

啊!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集,收录他的十三篇经典小说,分“乡土传奇”“人生故事”两部分。包括俗世奇人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是对冯骥才小说名篇的一次较全面的结。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学者。
    25岁时,开始经历“十年”的磨难,生活及工作颠簸多变,做过工人、产品推销员和美术教师等。生活事业豁然开阔,曲折艰辛亦增见识,人生百味俱得心尝。由于深感于千万人命运的苦乐,遂立志于文学。主要著作有珍珠鸟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三寸金莲等。

精彩内容:

    俗世奇人
    短语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名俗世奇人耳。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苏大夫有个各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吃,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常,要哪儿没哪儿,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和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赛升天一般美。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千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