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取向实践解析 心理学 ()森冈正芳 新华正版
  • 叙事取向实践解析 心理学 ()森冈正芳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叙事取向实践解析 心理学 ()森冈正芳 新华正版

23.73 5.2折 46 全新

库存3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森冈正芳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2826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04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46元

货号xhwx_1202199330

上书时间2024-04-13

翰林文轩旗舰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心理咨询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面谈”技术是每个咨询师的看门功夫,很核心的素养是“倾听”和“共情”。“叙事取向”(narrative approach),提供了一种“新”的倾听方式:咨询师不在一边微笑着倾听、一边大脑高速运转,按照课本中罗列的种种条目为来访者找到“很恰当”的“标签”,而是“放空”地听来访者叙述,帮助来访者在叙述中找回自己的故事。
本书上篇为解说篇,下篇为实践篇。阅读的时候,读者可以前后联系着来看,通过下篇的十三个专题,内化理论知识。这十三个专题,将“叙事取向”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包含心理咨询、学校教育、特教机构、医疗临床等,服务的人群包括、普通成.人、智力异常人群、老年人等等。

目录:

致中文版读者/1

译者的话/1

上篇 解说篇

节 何为叙事 森冈正芳/3

第二节 如何在心理临床中运用叙事 森冈正芳/20

第三节 心理中的叙事取向 森冈正芳/38

下篇 实践篇

节 叙事医疗的基础及自我 岸本宽史/67

第二节 叙述时间——从精神病院的民族志出发 野村直树/83

第三节 在人生转折中的叙事生成 野村晴夫/104

第四节 梦的听取与叙事 广濑幸市/121

第五节 在当前护理教育中叙事取向的实践 纸野雪香/138

第六节 绘画疗法与叙事——交织着作者、作品(征兆)、读者(观众)和鉴赏(解释)的对话 角山富雄/158

第七节 将会心团体体验当作物语进行讲述——尝试把常和非常联结起来 村久保雅孝/174

第八节 以犯为对象的团体——有关“重要的音乐”叙事所产生的意义和变化 松本佳久子/191

第九节 欺凌魔王的冒险——在学校共同体中使用叙事取向开展的心理教育试行 田代顺/207

第十节 老年人的回想法 山智子/227

第十一节 智力障碍者援助机构中的“当事者援助”视角——在机构入住者与机构工作人员的“故事”相遇的地方 山本智子/246

第十二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1:tat 楠本和歌子/262

第十三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2:树木人格测试 坂中尚哉/282

内容简介:

本书提及的“叙事取向”(narrative approach)整合了当前流行的“叙事”视角的多种模式,包括michael white 与 david eton的“叙事”、greenhalgh及hurwitz提出的“叙事医学”、arthur kleinman的“医学人类学”、本的生涯发展心理学家やまだようこ的“生命故事学派”以及本有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物语派”。叙事取向以当事人为中心展开对话,尊重那些被科学客观主义所排除的、人们各自拥有的体验世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通过三节内容,简要介绍了“叙事取向”的理论观点和核心技术思想。下篇通过十三个专题,详细展示了“叙事取向”可以运用的各种临床实践场景。每个专题分别由报告人讲述森冈正芳教授点评的方式展开。这些专题极大地扩展了“叙事取向”的应用范围,可为心理咨询师、临床医护人员、社工、特校教师等提供更宽广的咨询与视角。这些专题研讨,提供了新的咨询与援助视角,也带来极大的震撼和反思。

作者简介:

[]森冈正芳,京都大学文学部,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教育学博士,临床心理士。现任立命馆大学综合心理学部教授,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一直以来,以叙事、戏剧、对话的视角,探讨心理创伤与身心疾病的关系,探讨与治愈、灵等主题。著有临床叙事取向临床的诗学:复刻物语面谈:激发自我变化的拟态说荣格派心理与对话自我(与r.a.jone共著)等。
吉沅洪,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硕士,本名古屋大学发展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本艺术疗法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现任立命馆大学院人间科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博导,立命馆大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著有树木——人格投册数图片物语——主题统觉测试等。

精彩内容:

    一、宫娥
    17世纪的西班牙宫廷画师委拉斯凯兹(diego rodríguez de ilva y velázquez)的名画宫娥(la menina o la familia de felipe iv)(图2)让人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这位画家到底想要透过绘画表达什么呢?很多人都试图破解其中的玄妙。20世纪的哲学家福柯(foucault m.)在词与物(le mot et le choe: une archeologie de cience humaine)(foucault, 1966)的章中对这幅画进行了充分解读。除了画家(作者)、画作(作品)、鉴赏者(观众)的关系,福柯在解读中并没有涉及该作品之外的其他任何素材。这也和来访者(cl)——征兆(症状)——咨询师(th)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绘画——叙事——意义解释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面站着的玛格丽特小公主正朝这里看来。她的四周围绕着宫女们和一条猎。在左边,画家本人手持调板和画笔也看向这里。左侧的巨大画板却背向着这边。画家在画板中画着什么呢?可能是公主和宫女们都能够看到的事物吧但是,一个男人打开了画面深处的一扇门。从门外进来的光线均匀地散布在室内,并落到了门左侧的一面镜子里。透过镜子映出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影,正是国王腓力四世(felipe iv)和王后玛丽安娜。原来这是在为国王和王后画肖像画啊!而国王和王后所处的位置,既是画家笔下的模特的位置,又是画中场面的旁观者的位置。“当被画家的眼睛捕捉的瞬间,鉴赏者也已经同时被强行带入画中了”(foucault, 1966, p. 21)。画板上到底画着国王和王后的肖像呢,还是我们这些鉴赏者的肖像呢?但画板始终背朝着这边,在看不见的画板上交错着模特和鉴赏者的肖像
    画(作品)中的画家(作者)的视线注视的不仅仅是模特,连我们这些鉴赏者都被映入其眼帘。鉴赏者对绘画的解释及解读也被自然地融入画中。结果,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三者之间便展开了相互对话。这幅画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变成了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对话的场景。在画家视线的诱导下,画中潜藏着的三角形尤为显著:顶部是画家的眼睛(这是能够看到的),底边的一点是模特所在的位置(这是看不见的),而另一点则是画在画板中的画像(这也是看不到的)。
    画板里的可能并不是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也有可能是鉴赏者的肖像。每当和鉴赏者视线相对的时候,画家是不是用画笔在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上画鉴赏者的肖像呢?然后再在上面继续画国王和王后的肖像,这样反复覆盖地作画。这种反复作业是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产生出三者共通的意义作用(repreentation)。由此推测,这幅画是将具有意义作用的框架本身画成了画。因此,无论是从鉴赏者的主观视角,还是模特的客观实在角度,都不能去推测该画的意义。只有跨越主观和客观,从画家、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中流露出的稳固关系,才是这幅画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绘画解释、叙事解释的“协调”
    如果将委拉斯凯兹的画和精神分析的诸多表象(征兆、症状、梦),叙事及非语言表达(举止、绘画、作品等)进行比较,会发现后者具有的意义离前者是多么的遥远。精神疗法并不具有像委拉斯凯兹的画那样联结“画家(cl)——作品(表象)——鉴赏者(th)”的作用。cl、th和症状等表象并不属于相同的意义世界。因此,来访者无法掌握自己的症状或梦的意义。如果咨询师也对此不明确的话,即使与来访者运用同一种语言,也只会导致二者之间无法相互汲取真意。双方只能随意地相互解释症状或梦的意义,甚至对方的想法。咨询师通过叙事、举止、绘画等媒介,人为地解释来访者的症状及内在。所以,叙事解释和绘画解释可以被当做成精神疗法中的重要宝物(技法)。
    但是,“解释”在拉丁语中是interpre(inter+pretium:等价物),原义是对文本的注释、代言,与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分享的意义又是不一样的。而基于精神分析的症状解释或来访者的内在诠释,则是适合通过“可见的教材:叙事或举止、绘画等”的过滤,来刻画出“不可见的意义:来访者的症状和内在”,人为地达到一种收支衡,也是协调的目的。只是,所谓解释,多数是立足于主观之上的东西。因此,不仅是临床绘画测试解释或叙事解释,在来访者和咨询师达成合作进行绘画疗法的场景中,也经常会留有来访者与咨询师双方主观的影子。解释与误解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纸之薄。因此,常有言道,精神疗法中比起的解释,重要的是如何高明地误解对方。
    p15916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