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3.5 九品

仅1件

重庆渝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柏森科学技术研究院 编;吴金希 译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J1

上书时间2024-05-01

蘭棠书院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柏森科学技术研究院 编;吴金希 译
  •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82971
  • 定价 4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1页
  • 字数 365千字
  • 丛书 汉译创新管理丛书·智慧树经管书系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
  所有的创新经济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
  对于同样一个创新问题,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做法有时却有天壤之别?小到个人、团队,大到企业、行业和政府,文化因素渗透于一切经济行为中,决定着创新个性;由微观到宏观,文化因素体现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创新经济的成败。为了促进创新,必须先了解创新,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必要的解读和体验;对国家、民族、企业和团队文化特性的掌握。无疑会加强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力,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表象的理解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身为后来者,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经验非常重要,跨文化创新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创新过程中将要面对的种种困惑。
  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率先以“文化因素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题,摸索独特的研究方式和逻辑框架,对这一复杂而难以驾驭的课题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深入阐述,其例广博,其思缜密,其论精深。
【目录】
总序前1
译者序前5
前言1
I动机1
II独特的路径2
Ⅲ.研究方法3
IIV此次分析的缺陷5
概要与建议6
1.研究的范围6
2研究动机6
3.报告的构成7
4研究结果8
4.1创新绩效8
4.2创造力和积极性8
4.3信息管理10
4.4战略体系12
4.5.竞争和合作13
4.6.风险分担和资本代价13
4.7.教育15
5.建议15
第一部分导论17
第一章定义和动机19
I.导言19
11992年后的欧洲共同市场19
2.方法20
3.报告的结构21
II.定义23
1创新23
11.技术创新23
12.基础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24
1.3.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33
2文化34
Ⅲ本研究的动机39
1理论39
2实践40
第二章创新过程45
I目标45
II.创新的决定性因素46
Ⅲ发展阶段47
1.导言47
2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48
3处方药产业的发展阶段50
4杀虫剂产业的发展阶段50
5口服避孕药的发展阶段52
6容错计算机的创新发展阶段53
7总结54
第二部分创新性企业:比较分析57
第三章创新的个性59
I.引言59
III.文化背景62
1.早期研究62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63
3.承担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文化65
4.过程导向型和结果导向型66
5.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67
6.经济分析69
Ⅲ家庭背景69
1II_母子关系69
2.儿童后期阶段的创造性行为71
IIV教育72
V.职业生涯75
V1.组织模式77
VIIII_法律模式78
viIIII.强者的运气80
第四章创新型团队87
1.方法论87
II研究实验室的历史90
Ⅲ执著94
IV.整合99
1导言99
2同质性100
3.跨学科性100
4国际化103
5.信息共享105
6.沟通障碍106
V.能力110
V『自由度111
VIII_知识113
VIIIII_控制114
第五章创新型组织121
I方法论121
II非正式组织124
1企业文化124
11.定义124
1.2企业文化维度126
a)顾客导(6]126
b)技术导向128
c)运营导向130
d)时间导向130
d1)时间范围130
d2)时间压力132
e)容错导向133
f)外在形象导向135
g)作为信息网络的国际贸易139
2非正式网络140
Ⅲ正式组织141
1界面管理141
11研发和生产之间的界面142
1.2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144
1.3三倍螺旋147
1.4.集成产品开发149
1.5企业内的信息网络150
16与外部世界的网络联系150
2.激励153
2.1概要153
2.2.招募154
2.3雇佣与职业154
2.4.激励方案155
25对发明者的奖励158
3.组织结构158
3.1.概要158
3.2.形式化159
3.3决策过程161
3.4.组织角色163
3.5.控制165
3.6管理方法168
3.7.企业规模.创新和文化170
IV领导172
1能力管理172
2网络组织174
第三部分创新的环境:跨文化视角183
第六章创新型用户185
II方法论185
11.基本态度186
1.进步导向187
2.风险192
3.产品和系统故障193
4.生活方式194
川消费模式194
1.导言194
2产品评估195
3食品消费198
4.T程建筑199
5.药物治疗199
IV.领先用户200
1.概述200
2产业领先用200
3.产业领先供应商204
4.早期采用者205
4.1.导言205
4.2.承担风险的早期采用者206
4.3以娱乐为导向的早期采用者209
4.4.网络性产品的早期采用者210
第七章创新性经济217
I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217
II.竞争过程218
1.国内竞争218
1.1.创新性竞争和价格竞争28
1.2模仿性竞争226
2.国际竞争228
川合作过程232
1.合作类型232
2.信息合作232
3研发合作235
4设立标准上的合作238
5.战略联盟238
IIV用户至上主义240
第八章工会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247
I绪言247
11.对技术进步的基本态度248
Ⅲ工会组织:决策过程252
IV.工会对企业创新管理的影响254
1工会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254
1.1工会对创新引进的影响254
a)法律基础254
b)契约基础256
1.2.实际影响259
2.I会对创新过程的影响262
V.工会对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263
1工资263
2工时264
V1.结论265
第九章教育与创新269
1.导言269
11.教育对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的影响273
1基础教育273
11.教育体系的特征273
a)教育的基本目标273
b)教育阶段275
c)教育的多样化276
d)教育的分权282
1.2教育体系对创新影响的结果282
a)产生想法的结果282
b)开发新产品的结果286
2.继续教育288
第十章创新型政府295
I.绪言295
II联邦政府296
1.历史评论296
2政府参与创新过程的问题299
2.1军事研发和产业创新299
2.2政府的研发政策和技术创新302
2.3.产业政策306
2.4对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保护312
a)专利政策316
b)创新专利9321
c)对产品设计的保护321
d)商标322
e)第二申请者问题323
25.政府管制325
2.6.环境保护325
3创新的经济政策329
3.1.税收政策330
a)征税和风险330
b)税款和创新金融333
3.2资本市场政策334
3.3政府一产业关系339
Ⅲ州政府344
IIv.地方政府345
1.地方官僚政府345
2.创新型市长345
3市民的角色346
第四部分建议:跨文化创新研究中的教训357
第十一章改进美国创新和生产率的建议359
I方法论359
11.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率委员会360
1.规则360
2战略360
a)工业战略360
b)政府战略361
c)劳工战略362
Ⅲ.国家工程研究院362
1.规则362
2战略363
a)对联邦政府的建议363
b)对州政府的建议364
c)对工业企业的建议364
IV联合经济委员会365
1反托拉斯政策365
2.技术政策366
3.税收政策366
第十二章对共同市场中创新攻势的建议369
1.绪言369
II建议369
1企业:如何管理,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成功370
a)企业对研发团队的管理应以获得更好的绩效为目的370
b)企业应改善界面管理371
c)企业对信息网络的利用应更加专业372
d)整个企业应提高对创新作出全面反应的速度373
2行业协会:服务于产业创新成功375
3.州政府:建立更有利于创新的教育制度375
4.联邦政府:不必担心产业政策377
a)平衡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377
b)提高创新竞争力需改进反托拉斯政策378
c)更加有效地管理知识产权378
d)建立科技情报机构379
e)为技术创新提供税收激励380
f)使公共机构更积极地响应创新活动的需求38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