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

本书纠正了前人对汉代学术、汉代《诗》学许多不恰当的认识。

48 7.1折 68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越茂林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1081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ss1333

上书时间2024-06-23

楼下书屋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是《诗经》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家《诗》的辑佚主要是清代学者作出的,但清代学者在三家《诗》的辑佚中存在过于求全、夸大师法和家法的适用范围、强分今古等问题,因而有不少的误辑。另外,现当代也发现了一些有关三家《诗》新资料,如《鲁诗》残石、日本所藏唐抄《文选集注》等等。本书既对前人的辑佚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辨析,也依据新发现材料进行了补辑,并且应用到了相关的论述中,可以为当代《诗经》的研究提供校勘、训诂、诗旨把握的比较材料。“诗经学”研究,文献功底深厚,新见迭出,理据充分,在推进《诗经》学研究及先秦文学研究更趋深入明晰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纠正了前人对汉代学术、汉代《诗》学许多不恰当的认识,对汉代博士制度的演变、《毛诗》文本的来源、《毛诗序》的作者与时代、三家《诗》是否有序、《毛传》的作者与时代、《毛诗》《序》《传》在汉代传播的形式、《毛诗》《序》《传》歧异的原因、《毛传》与《尔雅》的关系、《鲁诗》与《尔雅》的关系、四家《诗》传承与其诗说的歧异、《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原因、四家《诗》的分卷、《诗经》传播中的四言化倾向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利于读者对汉代《诗》学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诗经》研究和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深入。著者长期致力于“诗经学”研究,文献功底深厚,新见迭出,理据充分,在推进《诗经》学研究及先秦文学研究更趋深入明晰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五篇论文的形式探讨了以下两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面貌、诗说来源、诗说异同等方面;
一是在《毛诗》与三家《诗》比较的视野下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的专门讨论,如《毛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毛诗》《序》、《传》的歧异原因、《诗经》传播的四言化倾向等等。
两个方面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时候是糅合在一起,以专论的形式表达。而对《毛诗》与三家《诗》的比较也不追求泛泛而论式的全面,而是结合特定的问题就其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者经学功底扎实,有较多新颖的论见,如为了明确四家《诗》说的来源,把其与先秦说《诗》、引《诗》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说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
在对《毛诗》与三家《诗》的文本来源、文本面貌、诗说来源、诗说异同比较的前提下,对《毛诗序》和《毛传》的作者与时代、《毛诗》《序》《传》的关系、《诗经》四言化的倾向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作者介绍
赵茂林,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经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文献》《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得国家社科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两汉三家诗研究》。

目录
异同之间1
一、三家《诗》亡佚前四家《诗》的比较2
二、三家《诗》亡佚后的四家《诗》比较21
三、四家《诗》比较应该依据的材料38
四、四家《诗》比较的目标43
四家《诗》命名考51
一、《鲁诗》《齐诗》之称在鲁学、齐学观念明晰之后51
二、武帝置《五经》博士时尚未有《诗》派之分56
三、《诗经》各派之命名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石渠阁会议之前62
四、《毛诗》因三家各自命名而名之66
四家《诗》文本来源考辨69
一、汉代四家《诗》皆得自讽诵70
二、《诗经》文本“遭秦而全”、不曾残缺73
三、六“笙诗”、《小雅·都人士》首章本非《诗经》所有78
四家《诗》分卷考辨89
一、学者对四家《诗》分卷认识有分歧89
二、《邶》《鄘》《卫》本来就分卷92
三、“邶”“鄘”“卫”在《诗经》中的含义96
《诗经》分什的有关问题104
一、何以分什104
二、什之名号110
三、分什之始115
《鲁诗》《毛诗》篇次异同原因考辨123
一、汉初经师并非不知《诗经》篇次125
二、《鲁诗》《毛诗》创始人不会为了阐释体系改动《诗经》
篇次129
三、《鲁诗》《毛诗》篇次的歧异是在传抄中造成的136
四、《诗经》在先秦的传播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异的一面140
《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原因析论144
一、师承不同并不能完全说明《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的原因144
二、《毛诗》与三家《诗》材料来源有同有异148
三、四家《诗》皆以政教解《诗》,而《毛诗》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教色彩152
四、《毛诗》与三家《诗》对《诗经》的整体看法有同有异157
五、《毛诗》的解说更有系统性163
六、“断章取义”与四家《诗》的异同166
七、《毛诗》与三家《诗》篇义异同的其他原因170
四家《诗》的传承与解说歧异175
一、三家《诗》的分化与解说变异177
二、章句之学与解说变异180
三、谶纬之学与解说变异185
四、《毛诗序》《毛传》的完成与解说变化187
孔子“删诗”说的理论来源与产生背景191
一、马迁所述孔子“删诗”说很可能出自《鲁诗》192
二、从《诗经》的篇次来看孔子“删诗”说197
三、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典化的结果199
四、孔子“删诗”说也是经学阐释背景下的产物206
由六“笙诗”来看《毛诗序》完成时间215
一、六“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之说,是一种推测216
二、六“笙诗”加入《诗经》在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平帝元始五年之前218
三、入六“笙诗”于《毛诗》者很可能是徐敖222
四、《毛诗》学者入六“笙诗”于《诗经》的原因225
从四家《诗》的异同看《毛诗序》的成型时间228
一、《毛诗序》成型于一人之手228
二、三家《诗》本无序,以《毛诗》首序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等皆有不通之处233
三、四家《诗》解说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239
四、《毛诗序》与三家《诗》有相同的解说思路244
五、《毛诗序》非成型于先秦249
六、《毛诗序》成型于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256
《毛传》成书及定型考论263
一、《毛传》成书于前155—前145年间,作者为毛公263
二、毛公之后,《毛诗》学者对《毛传》进行了增益267
三、贯长卿对《毛传》的增益277
四、《毛传》的定型280
《毛诗》《序》《传》歧异原因析论285
一、《序》《传》歧异的诸多原因286
二、《序》《传》别行是造成其歧异的根本原因300
《毛传》《尔雅》关系考辨305
一、说《毛传》本《尔雅》而成,缺乏充分证据306
二、说《尔雅》本《毛传》而作,也不正确309
三、毛公作《传》时参考过《尔雅》311
四、据《尔雅》续补《毛传》与据《毛传》增益《尔雅》并存317
五、《毛传》《尔雅》歧异的原因320
《尔雅》非《鲁诗》之学辨324
一、说叔孙通用《鲁诗》并不正确325
二、说犍为舍人、刘歆、樊光、李巡用《鲁诗》,过于武断327
三、郭璞注并非据《鲁诗》为说331
四、《鲁诗》与《尔雅》的关系332
四家《诗》维度下的《毛传》“独标兴体”336
一、三家《诗》本不言兴336
二、《韩诗薛君章句》言兴受《毛诗》启发344
三、《韩诗薛君章句》之“兴”与《毛诗》之“兴”异同比较35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